03
2019
01

笛的选择与保养

 

笛的选择与保养

文: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事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有一支好笛子﹐无论是对初学者增强学习的信心﹐还是对演奏者演奏获得成功﹐都起著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的演奏者总想拥有几支趁手的好笛子﹐如何选择好笛子﹐若不够理想能否补救﹖以下就想讨论这问题。

那麽该如何选择笛子﹐其优劣该如何判断呢﹖笛子的优劣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材料的良秀﹐二是看做工的优劣。

首先来谈谈好的竹材的标准。好的材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材料本身的优劣﹐二是管径大小﹑管壁厚薄与所选音调是否相称。

好的竹子纤维紧密﹐虽然已经干透﹐但拿在手里很压手。竹应在壮实的生长期──四龄前后砍伐﹕生长期为一﹑二年的竹太稚嫩﹐五年以后已衰退。春夏季节不能砍伐﹐此时砍下的竹材营养和水份都比较足﹐极容易蛀。竹子砍伐下来以后﹐要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让它自然阴乾(约一年左右)﹐製作之前要用浮而大的火焰烘乾﹑烘透。烘透的竹不仅不容易蛀﹑不容易裂﹐而且发音敏锐﹑松透。

竹子的粗细﹑厚薄﹐以及两端管径差﹐都是天然生成的﹐其粗细﹑厚薄﹐以及两段的管径差都影响著笛子的音色﹐要和所需的音调相配。竹子的两端都存在著管径差﹐两端的管径差能使低音厚实﹐但是管径差过大则影响高音的发声。笛子多用长茎竹製作﹔若用紫竹製作﹐内节应该铲平﹑锉光﹐否则不仅会影响发音﹐甚至会造成同一音孔的八度音不淮。笛子八度音之所以不淮﹐除“海底”(笛塞至吹口中点的距离)过深而外﹐紫竹的内节没铲平更是关键。就管径而言﹐一般说管径大﹑管壁厚的竹子﹐音色厚实﹐管壁过厚则发音滞木﹔管壁过薄﹐发音则飘浮﹐甚至会影响发声(金属长笛吹口之所以要垫口﹐就是这道理)。就曲笛来说﹐为崑曲伴奏的笛子﹐管径比较大﹐其内径一般不宜小于1.8公分﹐江南丝竹演奏所用之笛﹐内径一般不宜大于1.7公分﹔梆笛一般为1.4公分﹐若需要粗犷﹑厚实的音色﹐内径也不宜超过1.5公分。有些竹材若材料尚可﹐仅是管壁偏薄一点﹐可以适当厚薄的赛璐珞将吹口垫厚一点﹐以改善发声。管径﹑管壁厚薄适中的竹子﹐製成的笛子音色脆亮。

就製作来说﹐笛子的挑选首先得注意吹孔和膜孔﹐这是关系笛子音色和音准的关键部位。膜孔以椭圆形为好﹐内侧要挖得光洁。民国期间作坊製作的笛﹐膜孔还是圆形的。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首先认识到这圆形膜孔的诸多弊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将膜孔改成椭圆形的。膜孔的大小不仅会影响笛子的绝对音高﹐于音色也有著密切关系﹕过大﹐音色火暴﹔过小﹐音色则不明亮。膜孔的位置对笛子音色与音域的宽窄影响也不小﹕偏下﹐吹奏高音易于振动﹐偏上﹐吹奏超高音时笛膜不易振动﹐不仅可以减小耗气量﹐更可以大大改善音色。因此﹐独奏用的笛子﹐高音用得多﹐膜孔应该略微偏上一点﹔崑曲伴奏用笛﹐超高吹音基本不用﹐膜孔可以略微偏下一点。此外﹐笛子买来以后﹐可以在膜孔内薄薄烤上一层蜡(最好是虫蜡)﹐这样可以破坏膜孔内侧的毛细管作用﹐天冷时膜孔不易上水。膜孔内的蜡﹐每隔一﹑二年应该重烤一次。

吹孔是笛子的成声部位﹐其重要性显然。吹孔的大小﹑形状开挖得当﹐不仅能保证音色清脆﹐吹奏省力﹐而且影响著音准和音域。吹孔不宜过小﹐吹孔小不仅音量不足﹐而且音准难以控制﹐过大则发音暴躁。吹孔的形状当然不该是圆形的﹐圆形的吹孔不利于发声﹔可椭圆形也未必好﹐长笛的吹孔形状于发声就极其有利。

竹笛的保养并没多大学问﹐只要不放在高温﹑乾燥处就行。演奏后应该放在笛箱内﹐若为单支﹐用后也应该用灯心绒製作的笛袋套起来。总之﹐竹笛切不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笛子若不当心开裂了﹐应及时修补。修补的方法是﹐用锐利的小刀将裂痕或裂缝扩创﹐填上黄杨木细屑﹐滴上“502”﹐待乾燥后以“0号”砂纸磨光即可﹔若为紫竹则不用黄杨木屑而应该改用红木屑。

以上所述乃是个人经验﹐不是理论。即使是理论﹐也需要不断修正﹐防止它殭化。经验当然要不断地丰富﹐希望大家共同动手动脑﹐为我们民族乐器製作质量的提高作出自己的努力。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