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9
04

尺八:那枝凄凉的竹管 博物馆

1935年,卞之琳乘「长安丸」号来到东京,夤夜之中听闻小楼下有人吹奏尺八,不禁动了乡愁。当时正值侵华战争,东渡的邮轮又名「长安丸」,更联想到尺八的流传,不免诗情涌动,提笔写下了名篇——《尺八》。


唐宋风雅,本土失传,东瀛继之,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尺八也是同样。


竹制尺八


田边尚雄考证尺八源自印度,可是在一些汉代墓画中亦隐约窥见了尺八的身影,故而尺八之源起,只能存疑了。不过,「尺八」这个名字确实是在唐代才出现的。


据《旧唐书》卷七九《吕才传》记载,贞观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责令祖孝孙增损乐章,结果负责这事的几个人互相看不顺眼,工作半天进展不了。于是太宗又令侍臣重新举荐,中书令温彦博就推荐了一个能人,这人就是吕才。侍中王珪、魏徵也对吕才交口称赞。魏徵还说:「吕才制作了十二支尺八,长短不同,每只都符合音律。」既然王珪、魏徵这两位肱骨之臣都对吕才称赞不已,唐太宗也就令吕才接替增损乐章的工作了。


可是据魏徵所言,吕才制作了十二支长短不同的尺八,既然长短不同,为何又因为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呢?


这就要让我们先从「黄钟大吕」这个词说起,来谈谈中国古代的律制。


中国古代有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黄钟为六阳律之首,大吕为六阴律之首,此二律庄严宏伟,故用「黄钟大吕」来形容声音的正大和谐。


吕才设计并制作了十二支尺八,分别对应十二律,其中黄钟管最短,长有一尺八寸,且黄钟为十二律之首,故而十二支管便因黄钟管长一尺八寸而统一得名尺八。


其后,尺八由唐入宋,宋后而绝。


不过,尺八自唐代,相当于日本的奈良时期就已传入日本,可惜至平安时代已然绝迹。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里,依旧保留着八只唐代尺八,称为「唐尺」。唐尺在日本,只被当做器物流传了下来,其吹奏技艺却未能延续。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雕刻尺八


所幸的是,尺八还有第二次东渐的机会,那就是在南宋时,相当于日本的镰仓时代,由日本僧人心地觉心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将尺八带回日本,顺带着还创立了日本的佛教宗派——普化宗。或曰:创立了普化宗,顺便带回了尺八。


日本镰仓时代的僧人心地觉心,我们就叫他觉心和尚好了,19岁出家高野山,修习真言宗——这家伙早年竟然是个玩密宗的。真言宗是密宗的一个流派,至今,全球只有日本高野山传承者最古老、最正统的悉昙梵语。当觉心和尚43岁的时候,见到了曾入宋修习的「圣一国师」圆尔,在圆尔不知怎么劝说了几句,就说得觉心和尚立志要入宋求法。于是,觉心和尚带着圆尔写给当年他在宋时的师父径山寺无准禅师的介绍信,历经两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终于登陆普陀山,一下船,即刻奔向径山寺,不料无准禅师已经圆寂了。


也罢,既来之,则安之。觉心和尚在径山寺停留了两年,学到了什么佛法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学会了做豆浆和酱油。手艺学会了,觉心和尚也就离开了径山寺,在浙东那一带转悠。又数载,亦未见得明师,直到他见到了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的无门慧开。


且不说觉心和尚在慧开门下参的什么禅,单表这护国仁王禅寺之内有一位居士名叫张参,喜欢在参禅之余吹奏尺八,而且就吹那么一首曲子。有一天,张参又在吹奏尺八,余音袅袅,传到了觉心和尚耳中。觉心和尚一听,悚然惊栗,如聆妙法,循声而去,一见到吹奏之人,连忙迎上去询问这首曲子的来历。


张参说:「这首曲子名叫《虚铎》,是先祖张伯模仿普化禅师振铎之声所做,至今已传十六代矣。」


觉心和尚当即请求张参将尺八吹奏之法连同《虚铎》一起传授给自己,张参欣然接受。不上半年,觉心自觉禅学已成,尺八亦熟,便向慧开辞行,带着制作豆浆和酱油的技术,以及尺八吹奏之法,连同《虚铎》曲一起回国了。如今的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已被称为「尺八祖庭」,就连遗址纪念碑上都插着一支尺八。


护国仁王寺遗址


后来,觉心和尚因仰慕普化禅师振铎之遗风,便以唐代普化禅师为祖,创立日本佛教普化宗一派,因而觉心和尚带回来的尺八就叫普化尺八,其吹奏之法便称普化流了。


至于那首《虚铎》,传入日本之后名称传为《虚铃》,大概因为「铎」就是一种大铃铛吧。



青铜铎


《虚铃》在尺八曲中的地位最高,为「尺八三本曲」之首,亦是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中国尺八曲。要说《虚铃》,就要先从普化禅师讲起。


唐宣宗大中年间,有一高僧人称普化,不知其名亦不知其生于何时何地。普化禅师常年行宿荒冢、四处乞食,言行怪异却又暗含禅机。《临济录》所载普化禅师一偈云:「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


普化化缘时,振铎一声,有回头者,无论男女老少,普化皆言:「乞我一钱。」颇有众生平等之意味。


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普化禅师向街上众人乞衣,然而无论别人给他什么衣服他都不要,唯临济禅师解其意,便送棺材一口与普化。普化大喜,当即扛着棺材绕街大喊:「我要去东门圆寂了。」时众人争相前往观看,将东门围得水泄不通,谁知普化却说:「明天到南门圆寂才吉利。」一连三次,东南西门走了个遍。直到第四天,众人都散了,普化一人扛棺出北门,便请路人将自己钉在棺材里。消息传开,众皆哗然,连忙打开棺材一看,里面空无一物,唯有远处碧空白云间一声声振铎之声渐渐远去。


普化禅师云游四方、振铎行化之风范,吸引了无数人为之倾慕想要拜其名下,一位名叫张伯的居士也慕名而来,不料普化禅师向来不收弟子。然而张伯倾慕之心却不为之减损,便模仿普化振铎之声,作了一首尺八曲,名字就叫《虚铎》了,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


《虚铎》自张伯创立,传十六代至张参,授予觉心和尚,最终东传日本,名称也演变成了《虚铃》。


也许是因为《虚铃》的境界太高,非为悦耳之作,故尺八传入日本之后又诞生了《虚空》和《雾海篪》,与《虚铃》合称尺八三本曲。可以说《虚铃》、《虚空》、《雾海篪》分别表达了「悟道」、「修行」与「尘世」的三重境界。其中《虚空》相传为觉心的弟子寄竹修行时恍然入睡,梦中传来清音,醒来后立刻将梦中所闻之声归纳而作成的。而《雾海篪》意为:迷雾笼罩的茫茫大海上传来的的竹管之声,还有些具体的意向在音乐中,前两者则有些出离尘世、深奥幽玄了。


自觉心和尚将尺八带回日本之后,又创立普化宗,非僧人不得学习,因而吹奏尺八又有吹禅之说,这样就形成了尺八的普化流。普化宗的僧人自称虚无僧,源自普化禅师偈语中的「虚空来,连架打」一句,自然尺八就成为了虚无僧专用的法器。


直到德川幕府时期,武士浪人势力增大,他们要使用尺八,虚无僧也为之奈何。这一尺八寸的竹管,竟然兼职成为了浪人的武器。有些浪人在尺八的末端包上铁皮,在打架的时候增加杀伤力。这种诡异的用途竟然影响到了尺八的选材,为了增强尺八的强度使其不易折断,尺八的选材逐渐偏向于使用竹子开始生根的部位。


尺八末端


尺八也渐渐进入了贵族的审美世界,由于贵族的情趣更贴近世俗也更加精致,对于技巧与音色的要求更高,于是便产生了抑扬顿挫、华丽婉转的琴古流,以创始人黑泽琴古得名。


直至明治四年(1871年)废除普化宗,虚无僧亦不复存在,尺八更流向了民间。加之近代东西方交流的层面逐渐涉及到了音乐,东方乐器吸收西方演奏技法开创新的流派势在必行,于是中尾都山于明治二十九年于大阪创立了都山流。由于都山流和其他流派相比显得过于年轻,并且只有一首古曲《鹤之巢笼》,且较之琴古流的版本亦简化了许多,因而有人说都山流无古曲也是实话。


除此之外,仍有许多流派,大流派之内还分为小流派,以至于尺八的流派谱系表快要赶上《源氏物语》的人物关系图了,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这些流派的区别一般是尺八的吹口形状、传授曲目以及吹演技法。几百年的传承中,同样一首本曲在不同流派中已然不大一样了,所以一般提及尺八曲的时候,会注明流派。


尺八,经吕才定为一尺八寸,张伯作《虚铎》传至张参,后由觉心和尚带到日本,唐土失传后得以在日本沿袭至今,使我有幸听尺八的声音,心生倾慕,提笔写下这篇尺八源流考。在我查阅《吕才传》的时候发现王珪——初唐四大名相之一,画像入凌烟阁——曾经在唐太宗面前说过吕才的好话,让我不胜感慨啊,因为王珪的第五十四代后人,正是在下。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