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9
06

洞箫与书法相通


艺术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是抒情表意和感官愉悦,更需要探讨的是艺术中感知调用的有效方法,艺术是通过感知的合理调用改变人,甚至改变世界。这是和哲学理性与生活经验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

艺术感知是触类旁通的,而非“术业有专攻”,人虽有五感,但是人在调动感知的时候,从来不会孤立的使用一个感官。艺术其实同样,虽然我们有通过五感对艺术进行类别分类,而艺术的实际感知也都要充分调动感知的协调。

洞箫吹奏,是以听觉为侧重,但是可以描绘画面,感受风吹过山头的触觉感知,感受泉水汩汩流过山涧。箫所调动的是一种线条的流动感,箫音是人的呼气与箫产生共振的柱状气流,其声音也有了线的视觉通感,和书法的线条非常接近。


箫音墨线:箫的长音与书法线条

箫是用生命的表征——呼吸,转换成了线条的视觉感,而书法则是以线条的视觉涌动,转成了具有生命力的音符。箫的基本功是长音,是在绵长的音符中锤炼自己的精准和稳定,气息的稳定转化为内心的平静,充满了生机和动能。

而发掘线条的魅力,是中国书法最具个性的特色。书法在线条的粗细,浓淡,律动中表达更多的信息。如果是多笔重复,把线条割裂,不能一贯到底,就失去韵味。如果是照着草稿按图索骥,就失去自然。追求自然韵味,不是放下复杂就能达到的,简单的表达,才最难,因为简单意味着精准。


书法的线条涌动,在汉字符号的框架内随遇平衡,变换风格,如同箫的吹奏,线不是死的,而是有原则的灵活,螺旋变换,直抵人心。由点成线,由线而成面,成体,进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系统。有生机则产生力,这点和武术也非常类似。

艺术往往取自然之象,蛇鸟之争,寓意深厚,线条呼应,如同笔势,也如箫音的指法转换。“不丢不顶,引进落空”,线与气息贯通而不僵硬,张三丰得之奥妙,悟太极拳。“长桥逼身破,直来曲中取”线有长短,音有强弱,以短制长,严詠春得之窍要,悟詠春拳。



箫色线质:箫的音色与线条质量

箫音若只有长音的控制,而无声音的质量,则气息无法贯通自然。而书法的线条质量则是更关键的,书法是以线条造型,即使结构再好,线条若质量不佳,也难称佳作。

洞箫的音色“淳厚清雅,中正安舒”,这是它声音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的“用”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论吹奏什么情绪,其音色始终不离中和之旨。音的形状是线性的圆柱,力不初尖,形不破体,书法的线条也是如此,脱离线条的中和范畴,即是失控。

书法的线条不论如何变化,其核心都是“中锋用笔”中锋并非是笔尖朝向的问题,而是在纵向要有核心力量,每条线“如锥画沙”,有深入的内劲。箫的音色也要有这种核心力量,内紧而外松,意紧而形松。



中和是书法线条和洞箫音色最核心的本质要求,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旋律都是在此之上的变化,随着不同的状态而构建动态平衡。

所以,中和并非静态的死板,而是要顺中而委之,道家中派李道纯在他的《中和集》中说

身、心、世、事,谓之四缘。一切世人皆为萦绊,惟委顺者能应之,常应常静,何缘之有?何谓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何谓顺?顺天命,顺天道,顺天时,顺天理。



顺并非委曲求全,而是洞察生命规律,衍生生活规则。以生活应生命之理,不论吹箫写字,都是人生体悟的课程。


文/高天晨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