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19
07

易佳林尺八剑走偏锋

易佳林的尺八剑走偏锋,有箫的基础,简单的学了日本尺八本曲,然后,研究自己的“中国尺八音”还出了自己的尺八音乐专辑。


关于尺八的故事,要追溯到汉唐时期。唐代史书初见尺八之名,而汉代所称笛者应该就与尺八同物异名。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就曾记载:“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尺八如今盛于日本,它在故土却已失传近千年。所以多数人都认为,尺八是日本的古乐器,但其实,日本的第一支尺八,却是来源于中国。隋唐时,随日本使者东渡至日本,至今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尚藏有八支唐代尺八。


直到2005年,一个叫易佳林的年轻人出现。他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死磕10年,只为了从日本带回属于中国的乐器。



一曲误终身


因为偶然间听到了一首尺八演奏的曲子,自此,易佳林遍与尺八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那首叫《宙》的曲子,把他心灵深处挤压的东西给释放了出来,像胸口被打了一拳,于是他当即决定,今生就要吹尺八。




十年间,易佳林从没见过尺八实物到如今成为尺八制作者。这当中有笑谈,有辛酸,有执着。尺八难得,国内认识它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卖了!从日本买又极昂贵,没有了收入的易佳林决定自己做。好在他吹了十四年的箫,也会制萧,所以自己做尺八不是天方夜谭,只是困难很多。他先在网上查找尺八的资料跟图片,懵懵懂懂,进展缓慢,直到听说一个去日本的朋友带回来一只尺八,他便厚着脸皮去借来,这才算见到尺八真容。有实物的参照,制作已经不太成问题,剩下的,便是寻找合适的材料,这对易佳林来说反而更艰难。



尺八是竹子偏根部的材料制作的乐器,身长一尺八寸,五孔七节,上方侧切,其中两个孔在倒数第二节上,三个孔在倒数第三节,节与节之间,要成固定比例,竹子的成熟度要三至五年之间,少了多了都不行。所以找的竹子要粗细合适,节长合适,年数也要合适,这非常艰难。因为竹子又不是人,你让他减肥他就减,让给他增肥他就增。竹子野生蛮长,要在茫茫竹海找到一棵适合的,需要眼力,更需要耐力。



用了两年多时间,易佳林终于做成了第一根尺八。他一开始尝试自学,自学三年后,他在网上找到了专门教授尺八的日本尺八大师神崎宪先生,向他请教吹奏的技巧,并将神崎宪老师请到重庆来教授尺八。每年老师来重庆指点两次,剩下的时间自己练习,这样持续了五年多,将老师所教授的日本尺八本曲系统掌握。



久违的中国音


也许一开始,易佳林只是怀揣着对尺八的一份热爱。也并没有刻意要达成什么目的。但就是因为他的偏执与热爱,一做就是十年。被言偏执又如何?被言痴傻又如何?这短短的一生,经得起几番折腾,或许一次,就足够让人搭进一辈子了。在易佳林这样一群尺八同好们的努力下,尺八终重新回到故土,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尺八的千年回响。



2012年,易佳林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尺八大会,带着自己制作的尺八,吹奏南宋的古曲 《鬲溪梅令》, “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奏宋曲,唱宋音,唱奏完毕,掌声雷动,他终于把中国音,吹给了世界听。



书名:《溪山琴况》

作者:【明】徐上瀛著

推荐人:易佳林


简介:《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徐上瀛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溪山琴况》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清代琴论与古琴艺术有很大影响。


虽然,国内很多热心尺八爱好者不只一次吐槽,易佳林是尺八界的野路子,但细想象,一个人可以放弃大学教师,投身尺八说明热爱,并且那么渴望成功的坚持着,疯狂着,让媒体宣扬自己是“中国尺八第一人”哈哈,媒体甚至把真正的中国尺八第一人给忘记了。


欢迎大家讨论,中国尺八第一人是谁?


文/编辑:尺八狂仁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尺八易佳林(佳翁)  (2019-3-5 15:4:46)

评论列表:

1.和泉水叮咚  2020-12-27 15:54:46 回复该留言
我觉得谁是第一人不重要;易佳林为尺八回归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没的,从个人出发,易佳林能出于热爱辞去本职工作足以见得真心。纵然还是要从日本取回经,取回来的也是日本化的,但音乐就是一种交融的艺术,包括日本当前的尺八曲子恐怕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受世界其他文化影响的,怎么再次把尺八融入新中国的色彩才是根本,当我们国家的尺八音乐家从量到质的改变发生时,中国的尺八就完全回归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