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0
09

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

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

 

尺八之名始于唐,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绝迹。镰仓时代日僧心地觉心入宋参禅,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从无门慧开习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会吹奏尺八的技艺,归国后建兴国寺,立普化宗,传授尺八技艺,经过历代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心地觉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师,因此,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尺八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吕才传》:吕才“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辞海》曰:“尺八,亦称‘箫管'、‘竖篴'。古管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以后即不使用。约在七到八世纪时传到日本。现仍流行于日本的尺八,称‘普化尺八',形制长短不一,仅有五孔,前四后一,无膜孔”。

    
在中日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尺八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很多对此有研究的中日学者取得共识的是:日本尺八是从我国唐代(日本奈良时代)传去的,但为时不长,到了平安时代中期(约10世纪末期)就绝迹了。至于唐代在何时何地何人如何传去的,至今尚未见有史料记载,一般的说法是通过中日两国互派的留学生、僧人、艺人、商人等民间渠道传去的,因而无从论证,估且存疑。
    日本尺八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时期是在镰仓时代与南宋的文化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以佛教文化为载体的,也可以说尺八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本文以史为证,追述日僧心地觉心入宋求法习禅,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吹尺八的故事,以求证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就是日本近代尺八的发源地,是日本普化尺八祖师心地觉心的祖庭。

一、缘起:日本人跪在古庙前吹起尺八
    1997
年五月,笛子大师赵松庭向我讲述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1992年春节之前,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坐落于黄龙洞景区的浙江省艺术学校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来自日本福井县胜田市72岁的医学博士斋藤孝介与陪他同行的的年轻作家,在杭州市宗教局赵一新同志的指引下来到教学大楼后面的一座古庙,赵一新告诉斋藤,这就是南宋时期日本人来此学佛的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旧址。只见老先生激动得不能自己,缓缓地从布袋中取出一根旧得发亮的日本尺八,突然跪在雪地上,面向庙门,任凭雪花飞舞,十分虔诚地吹起了古老幽幽的乐曲,接着迈进庙内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庙柱询问再三,对着空旷的古庙吹了首怀古思乡曲,在校接待室,他喝了龙井香茶后,又深情地连吹了三首古曲。他激动地向人们说:“这根尺八与我吹的乐曲都是中国南宋时期,日本人到杭州护国寺出家学禅时,向中国人学会了吹尺八的技艺后带到日本的(他这根尺八是否南宋之物,没有论证,反正很旧很古老),这次到杭州来是专门到护国寺寻根还愿的”。
    当时在场的浙江省艺术学校校长於爱如高兴地说:“这下子可好啦,一下子就把我们学校的历史提早了这么多年!如今江南笛王赵松庭就落脚在我们学校,省艺校成了培养笛子学生的摇篮,这可真是根落祖庭,是一种缘分!”
    听了这个故事,使我激动不已!我像着了迷似地整天往艺校跑,面对这神秘幽深的古庙,我浮想联翩:关于庙、关于尺八、关于日本人、南宋人……,这里有许多难解之迷吸引着我,我当即采访了故事的当事人及省艺校的历届领导、老教师,据张荣泉副校长回忆,他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一个叫心地觉心的日本人入宋到护国寺学法时学会了尺八,可是因时间长久,书名已记不清了。于是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我,由此开始了漫长的调查考证之路。我钻图书馆、跑大学资料室,询问专家学者,走访村民和尚,历时一年之久终于解开了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寺的不解之迷。

二、关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
   
首先,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踪迹,追寻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的历史。
1、史证
    笔者历时一年多,查阅了自南宋淳祐、咸淳、至明、清、民国直至如今的临安志、钱塘县志、杭州府志、西湖志等诸多史料,都有关于此庙的记载。为了阅读的方便,现将民国十八年五月上海中华书局印行的《杭州西湖游览指南》一书关于护国寺的记载,摘录如下(原文有标点):护国仁王禅寺 在保叔塔之阴扫帚坞。初,慧开禅师休粮禅定於隆兴黄龙峰顶。自是所至祷雨辄应。孟少保珙为捐金买地建寺,淳佑五年赐今额。七年,京师亢旱,有旨宣入选德殿演说,雨随至。既还山,又遣内侍问何时沾足,开对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夕雨如倾,上大悦,赐号佛眼禅师,锡赍甚渥。寺后有龙洞,澄深不可测。八年,郑丞相清之躬祷而雨,赐“护国龙祠”额,未几,锡封侯,曰灵济。宝佑六年,拨赐平江官田三千亩。元至正末毁,洪武初重建,嘉靖间重修。

    
从史载可知护国寺有这样几个特点:
    1、该寺地处保俶塔之阴扫帚坞。
    2、首任住持是名僧慧开法师,以演法求雨闻名,被皇上赐号“佛眼禅师”。
    3、该寺从淳祐五年(1245)赐额至今已有755年,其间历经沦桑,几经毁建。
    扫帚坞在何处?查淳祐《临安志》诸坞(篇)载:扫帚坞在钱塘门外黄山桥路通鲍家田东山弄九里松。鲍家田在钱塘门外东山弄之北有玉泉水灌溉。黄山桥即今松木场的横山桥。鲍家田、东山弄、玉泉即今的浙大、玉泉一带。扫帚坞即今的松木场至黄龙洞一带,而如今省艺校的位置正是在这里,与史载相符。
2、物证
    笔者在实地考查中发现两件尚存的实物:石碑和石牌匾额。
    在古庙后门旁墙基中嵌入一长方形石碑,高约一米,宽约50厘米,碑文记载了此庙最后的历史,全文如下:北山右护国禅寺,原系唐宋之丛林,坍塌已久,殿宇损坏,碑记已失。今有寺前老者毕贵,交既十方,护法所有,喜助田山,立此碑记:天长慧来和尚助水田三亩一分六厘,坐落钱塘下扇四图王泉号内。郭士秀相公助茅柴山一块,坐落本寺后山内。闻明有相公助磬钵一口。李成元相公助鼓一面。 嘉庆八年住持正顺募建立。嘉庆八年为1803年,可知护国寺的最后修建距今已有197年了。
    我在庙旁的校园走道台阶上发现了半块石匾额,上书“讲寺 吴兴王震”的字样仍清晰可见,经省艺校1955年就负责基建的葛更生老师介绍,当年他清楚地记得原石匾额书有“护国讲寺 吴兴王震”的字样,此匾长约2米,宽约70厘米,不知何时被断为两截。王震何许人也?查《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载:“王震(1867-1938),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信佛,法名觉器,浙江吴兴人,寄居上海。工书、画、花果、鸟兽、人物、佛像,无所不能,日本人最喜其作品”。
从书法的风格与王震所处的时代看,此匾可能为民国年间的作品,距今约有80年左右。
    经笔者实地测量,现存古庙座北向南,横12.50米,纵13.50米,庙门口五米处尚存一古井。
3、人证
    关于此庙,杭州市宗教局副局长赵一新同志曾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日本胜田市72岁的斋藤孝介先生向中国许多省的外事部门查询日本尺八的发源地护国仁王禅寺在何处?后来经日本岐阜市的莳田浩市长与当时的杭州市长卢文舸联系,市政府指示市宗教局调查此事。经赵一新近一年时间的调查,发现护国寺在浙江省内就有十多处,杭州市就有两个,究竟哪一个是呢?一次他在灵隐寺召开座谈会时,听一位长者说起黄龙洞护国寺的最后一位当家人至今仍健在,赵一新赶紧找到了这位老和尚-85岁的释常明法师,常明法师曾在黄龙洞护国寺生活过多年,经他现场指认,现存的这座庙正是当年的大雄宝殿。赵一新又请教了宋史专家林正秋,证实此庙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史载相符,便确认此庙就是南宋时建在杭州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的旧址。于是由市外办写信告诉了斋藤先生,他于1992年春节之际,专程来到杭州,在护国寺门前十分虔诚地跪在雪地上,取出他随身带来的一根古老的尺八,对着古庙吹了一曲又一曲,他激动地向省艺校领导及陪同人员述说:“这根尺八与我吹的乐曲都是在中国南宋时期,日本人到杭州护国寺出家学禅时,向中国人学会了吹尺八的技艺后带回到日本的,这次到杭州是专门到护国寺寻根还愿的”。此情此景,十分感人。
    上述史、物、人三证足以证明位于黄龙洞景区省艺校内的这座古庙就是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的护国仁王禅寺,距今已有755年了!

三、心地觉心入宋参禅是在杭州护国寺
    使中国尺八能在日本得以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镰仓时代的日僧心地觉心。关于此僧,杨曾文先生在其著作《日本佛教史》中写道:心地觉心(1207-1298),也常作无本觉心,心地、无本皆为号。俗姓常澄,信浓国(今长野县)人。建长元年(1249年)入京都谒见圆尔,圆尔劝他入宋参径山无准禅师,并为修书介绍。觉心到宋径山寺时,无准已去世,当时由痴绝道冲主持,后到临安(今杭州)灵洞护国仁王禅寺从临济宗杨岐派无门慧开(1183-1260)受禅法。慧开号佛眼,是月林观的嗣法弟子,著有《无门关》。
   
日本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载:觉心(1207-1298),是镰仓时代的禅僧,临济宗法灯派的祖师,号无本,房号心地房,信侬人,1249年(建长一年)入宋,参见径山的痴绝道冲,后投到杭州护国寺的无门慧开门下得禅法,1254年归国。
    
关于心地觉心入宋的情况,日本《鹫峰余光》一书记载的非常祥细,摘录如下:
    师四十七岁,宋宝佑元年(1253)二月二十八日,登明州大梅山,拜法常禅师塔,邂逅于日本源心(和尚),师问曰:“你久参此邦,还遇明眼知识也无?”源心云:“杭州无门和尚,一代明师,应往参见焉。”(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源心相率到杭州护国寺,直入方丈。无门才见即擒住曰:“我这里无门,从何处入?”师云:“从无门处入。”门问:“汝名什么?”师云:“觉心。”门即作偈曰:“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如如,亘古亘今。”师礼辞,门以对御录二册,并袈裟一顶付师。
    师四十八岁,宋宝佑二年(1254)三月二十七日,重谒护国无门慧开,告回乡意,无门以达摩、寒山、拾得系赞共三帧付之。二十九日,师炷香礼毕。师曰:“予为法不惜身,凌万里波涛来于宋国,首尾六年间,遍历处处爰有宿缘之故,参护国寺佛眼禅师而定心境毕。七十余之师范,生前复不可拜观。”别泪湿衣,礼辞出矣。

    
这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心地觉心拜见、辞别无门慧开师的详细经过,读来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上述所录中日三书中关于心地觉心的介绍都有一个共用点:即心地觉心入宋参禅的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与其师慧开的记载与上文的史料相符,因此可以确认:心地觉心入宋参禅正是地处杭州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

四、心地觉心学吹尺八之始末
    前文已述,中日音乐文化交流是以佛教文化交流为主体的,尺八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因此在论述这个题目之前,必须先介绍一位佛门奇僧――普化和尚。台湾《佛光大辞典》关于“普化”中写道:普化(?-860),唐代奇僧,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祖。籍贯、世寿均不祥,资性异人,师事马祖道一之门人盘山宝积,密受真诀,深入堂奥。宝积示寂后,师即游化北地镇州。出言佯狂,行为简放,居处不定,悲号歌舞,常往来城市或冢间,手振一铎,口中诵偈,时人称奇,称之为“普化和尚”。宋代时,日本心地觉心来我国习禅,仰慕师振铎狂歌以寓禅意之遗风,数年后归返日本,建立普化庵,久之习者渐多,遂成普化宗一派。
    该书关于“普化宗”中又写道:其时,河南府有张伯者,因倾慕普化之风范,遂以竹管仿铎音,称之为“虚铎”。其后又有张金、张范、张雄、张参等人传承其风。张雄曾入灵洞护国寺修禅。时值日本心地觉心於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日本建长元年)来华至护国寺礼谒无门慧开,而与张参为同门,一日闻张参吹奏虚铎,叹赏其清调妙曲,乃就其教,尽禀秘奥。建长六年,觉心携张参之徒宝伏(法普)、僧恕(宗恕)、国作(国佐)、理正等四位居士返日,在纪州由良创建兴国寺,於山内建普化庵,是为普化宗之滥觞。

    
日本《明暗寺所传古典本曲要说》一书中之二“明暗古典尺八的由来”中这样记载:据今1100年以前,九世纪中叶,唐代高僧普化禅师常摇铃高唱“四打之偈”,行走街市行化托钵。当时,河南府的张伯居士仰慕普化禅师的高德,向往铎音的美妙,请求普化禅师将已收为弟子,但遭到拒绝,于是张伯自习吹管,领悟普化振铎的真髓,写就了普化尺八的原始曲,也即传至后世的明暗三虚灵的一则“虚铃”。普化尺八是由后来成为由良兴国寺的开山祖法灯国师心地觉心传入日本的,建长元年春天法灯国师入宋,向张伯的十六世孙(张伯、张金、张范、张权、张亮、张陵、张冲、张玄、张恩、张安、张堪、张廉、张产、张章、张雄)张参学习张家祖传的“虚铃”,后随国作、理正、宗怒、法普四居士一同回国,将此曲教给了弟子寄竹,这就是日本普化尺八的起源。
    
笔者手中还有一本日本友人所赠弥足珍贵的记录法灯国师与兴国寺历史的《鹫峰余光》一书,此书第五章“入宋苦修六年”一节中记载:镇州普化禅师无欲恬淡,身托行云流水,时常摇着铎铃云游四方,吟着诗文在市中行乞,对人常说:“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有一天,河南府来的张伯听到此话时非常感慕其德性,于是请求与他同游,但禅师不允。张伯喜吹管笛,听了禅师的铎音后,特意做了一个笛模仿铎音,他一直学吹铎音而不学其它的曲子。因为用竹管模仿铎音,所以将此曲取名为“虚铎”。后来一直传到十六世孙名张参。张参壮年时就熟记此音,同时他也喜欢佛教,到杭州灵洞护国寺跟寺僧学禅,正当日本僧觉心也来此游学,同学相唱和成了好朋友。有一次闲谈时,张参提起先祖把虚铎传到至今的故事,而且将此妙曲吹奏给他听,觉心一赏三叹跪坐膝行说:“太妙了!想不到世界上象这样的管子还能奏出如此美妙的曲子!”于是他乞求张参教他习奏此曲,以便把这妙音永久传入日本,为此张参再奏了一曲让他学。当觉心把此曲学会时,禅也学熟了,于是告别了张参,离开杭州经由明州回国。
    
上述四段文字比较详细生动地介绍了心地觉心入宋学吹尺八的前因后果,有意思的是普化和尚振铎狂歌的风范成为觉心和张伯共同仰慕的对象,为了这共同的目标,他们从日本和河南两个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于杭州护国寺,觉心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会了吹尺八的技艺,带回日本传承下去。这莫不是历史的巧妙安排、天作巧合?成就了这段千古好事!
    以上这些记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我手中有好几本日本友人送给我的关于尺八与护国寺的专著,都有相同的记载。毫无疑问,日本流传至今的普化尺八是由心地觉心入宋习禅时向张参学习并带回日本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杨曾文先生在《日本佛教史》320页关于“心地觉心”篇最后一句写道:觉心也被江户时代以吹尺八(很像中国的箫)著称的普化宗(也称虚无宗)奉为祖师。

    
因此,根据上述笔录,笔者认为:既然觉心被奉为日本普化宗的祖师,那么,心地觉心入宋习禅学吹尺八的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正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庭。

五、尺八在日本的发展
   
建长六年(1254年)觉心回国后,将尺八传给了日本人寄竹及张参的徒弟四居士。寄竹以下的第五代是僧“虚无”,他开始规定了衣服规格,制出天盖(僧帽)、挂络(短袈裟)、副子等。虚无是楠正成之孙,避世为僧,吹箫流浪四方。此后,流浪之徒往往皈依此宗,建寺院,分派别,逐渐兴盛,形成普化宗。普化宗主张垄断使用尺八,将尺八作为托钵的工具,一种法器(不当作乐器),他们将吹奏作为法事的一环,是禅的手段,把吹奏本身当作一种禅,所以称为吹禅,结果就变成了尺八的独奏或合奏,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冥想的氛围,因而又称“普化尺八”或“虚无尺八”。到了德川为了收容各地的浮浪武士,普化宗被政府利用,当作“勇士浪人之隐家,武人修行之宗门”,禁止非武士加入此宗,严格衣服之制,允许本宗的人携带木刀、护身剑,而禁止宗外之人持箫。其时,幕府常以彼等作侦探,给予种种特权,由是权势日张,弊端迭起,德川中期以后复衍生诸多流派,弊害更甚。因此到了明治四年(1871年),普化宗被明治维新政府废止了。这时尺八面临存亡的危机,在荒木古童等当时琴古派指导者的尽力保护下,使之脱离普化宗,被承认作为乐器而存在,更注重尺八与其它乐器(筝、三味线)的合奏,以东京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得到了普及,并形成了琴古、都山、上田、竹保四大流派。明治以后的近代尺八被广泛运用于民谣、现代歌谣、爵士、通俗音乐、电影音乐及新日本音乐等领域,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也出现了能吹奏半音阶的多孔尺八(因篇幅所限,关于尺八在日本的发展史,本文不详述)。
    时至今日,尺八已成为日本广为流行的民族乐器了,这实在令我们中国人惭愧!如今尺八的故乡除在福建南音中尚存尺八的遗制外,几乎在民族乐器的百花园中消声匿迹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尺八在宋代以后就消失了?为什么尺八不能像笛子一样在中国流传下来?这又是另一个难解之题,期待于有识之士研究、探讨。

六、结论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1、中日尺八交流史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1)奈良时期从唐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绝迹。何时、何地、何人传去?目前尚无史料证明,估且存疑。
(2)镰仓时代建长元年(1249)日本禅僧心地觉心入宋,宋宝祐元年(1253)在本国源心和尚的介绍下,于9月28日拜见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无门慧开,师其参禅。在此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吹尺八,宋宝祐二年(1254年)归国建兴国寺,立普化宗,传习尺八技艺,延续至今,称为"普化尺八"。
2、位于杭州黄龙洞风景区、今浙江省艺术学校内保留的古庙正是南宋淳祐五年始建的护国仁王禅寺的最后旧址,该寺距今755年,最后修建距今也有197年了。心地觉心入宋习禅学吹尺八 的护国寺正是此寺。
3、心地觉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师,因此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便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孙以诚
                                                      1998年6月18日


《辞海》缩印本,第159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陆费执原辑、舒新城重编:《杭州西湖游览指南》,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八年五月印行。
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第13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
杨曾文蓍:《日本佛教史》,第319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日>平凡社《大百科事典》之三,第127页,编集发行人:下中邦彦,东京都,株式会社东京印书馆制版、发行,1985年6月28日初版。
<日>《鹫峰余光》下篇《鹫峰开山法灯国师行实年谱》,第5页,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和歌山县,株式会社东洋文化出版,昭和56年(公元1982年)10月13日发行。
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第4980-4981页,台湾高雄,佛光山出版社1989年6月第五版影印本。
<日>《明暗寺所传古典本曲要说》,第5-6页,京都市,明暗导主会编辑,昭和47年(公元1973年)10月发行。
<日>《鹫峰余光》上篇《国师及国师以后》,第22页,兴国寺开山法灯国师七百年远讳奉赞会编辑,和歌山县,株式会社东洋文化出版,昭和56年(公元1982年)10月13日发行。
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第320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音乐学专家对《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的评价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静芳
   
孙以诚同志的论文《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在长期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杭州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为日本尺八祖庭。这一论证不仅为中国洞箫艺术历史的发展填补了理论上的一个空白,而且对推动中、日两国音乐文化的交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该论文论据充分,论点具有突破性的理论意义,是一篇有学术价值的优秀论文。

中央音乐学院袁静芳 教授

1999年9月16日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前
以诚同志:
    首先要感谢你您所做的工作。您关于宋代日本僧人心地觉心来杭州学法的同时随我国尺八艺术家张参学习尺八艺术,回国后在弘法的同时传授尺八艺术,并形成普化尺八的调查与研究,填补了中日两国音乐史交流中的空白,为宋代中日音乐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您所提供的史料在我看来是可信的,工作是扎实的。特别是你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史料研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都是非常之可贵的。如果我们各地的同志都能以这种精神和方法进行工作,我相信不仅中日音乐史的研究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而且我们的各项文化艺术研究工作也都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祝愿您今后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 张前 

1999年9月18日於杭州西子湖畔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应时
孙以诚同志:
    回沪后我又重读了您写的《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一文。这篇论文是这次杭州会议所见论文中较出众的一篇。此文运用了文献资料考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文法,获取了史证、物证、人证,较有说服力的论证了日本普化尺八由心地觉心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成传入日本的一段史实,增补了在中日音乐交流史上被遗忘的一页。由于您的文章促成了这次中日尺八交流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也促进了今在浙江省艺术学校内原护国仁王禅寺遗址的修复,有可能成为今后杭州旅游业的一个景点。
    此文的不足之处有两点:1、几乎大部分引文都没有注明出处;2、参考资料中有些书亦遗漏了出版单位和出版年代。希望今后写作论文时注意。
    祝好
                                                     陈应时
                                                1999年9月23日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