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2
03

2022广州凤凰城尺八共修课

2022广州凤凰城尺八共修课

微信图片_20220324111217.jpg

西汉陶俑 吹尺八 弹古琴 乐佣


微信图片_202203241112171.jpg

唐朝东传日本尺八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微信图片_2022032411121722.jpg

冯万升老师指导学员吹奏尺八

微信图片_20220324111701.jpg

 指导学员吹奏尺八


微信1图片_2022032411121717.jpg

尺八共修合照


讲师简介

演奏主图.jpg

冯万升:

独立音乐人,虚空尺八教室创办人,虚空尺八设计发行者,尺八网主编。 

师从国际尺八研修馆师范山城(王锦德)先生,亦受教于尺八演奏家柿堺香、古屋辉夫、真玉和司、笛子演奏家马迪等音乐大家。立志弘扬中华艺道,传承科普尺八。尺八科普活跃于广东珠三角,定期举办尺八公益讲座,尺八共修课。曾发表原创尺八音乐:《海丝》、《思空》、《新生》。


原创曲目介绍

《海丝》原创尺八音乐,曲子创作以宋朝海上丝路商船为底色,描述古时女人瞭望大海盼夫(行船人)归来的情愫…


番外话《虚竹》篇


竹禅师

据《西天目山志》载:“虚竹,华僧,西天目山无门慧开禅师的弟子”。此时的寄竹犹如西天目山上的野生梅花鹿,到处乱窜觅食,幸好有好心村民和道观寺院舍饭,但常常还是饥一餐饱一顿。一日来到天目莲华峰北“无门庵”,见到无门慧开禅师,长揖不拜,直嚷嚷道:“明明此庵有门,为何取无门庵来?”禅师笑道:“无门即有门,寄竹心无竹”。寄竹听此偈语,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于是双膝跪地,口称师父收我为徒儿啊。无门慧开禅师见此后生虽顽皮、尚可教,也诚心收其为徒,请其起来,来到佛堂,按佛教收徒仪式收其为徒,并说:“今赐法号予你为“虚竹”,其名意义你可知否?”。“知道,知了。竹青翠刚直,虚心有节,坚忍不拔,风度潇洒。师父要我成为中空虚心之弟子”。“善哉,善哉!与佛有缘,我会将衣钵传授予你”。于是,虚竹在天目莲华峰无门庵中,独角龙王池畔,潜心佛学,两载之后禅业大进。无门慧开与虚竹,将“尺八”箫管吹奏与禅乐器配曲融入修禅,宏扬佛法,名声大噪。宋淳佑七年(1247),宋理宗赐号无门慧开为“佛眼禅师”,并邀去杭州住持栖霞岭保宁寺。无门慧开从西天目去杭州以后,偶卓锡西湖北山,有山含牙如砺,忽雷震,划然出泉,甘洌澄若重渊,遂以“黄龙洞”呼之。受理宗之诏,又创建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现杭州黄龙洞浙江省艺术学校内,还保存着护国仁王禅寺旧址)。佛讲“缘起”,无门慧开和虚竹师徒应该是省艺校师生的祖师爷,此处也应是虚竹和四位吹箫居士东渡日本的出发地,即现今“尺八”吹奏艺人的祖庭。时为南宋京城临安(杭州)名声显赫的禅寺。佛教宣扬“真、善、美、慧”,但尽是单调枯燥的佛理教义是难以吸引人的。名山宝地的宏伟寺庙,曼妙庄严、慈眉善目、服饰华丽、雍容华贵的菩萨,以及笑口常开以礼迎客的和尚僧尼,无疑大大吸引了广大信众。《法华经》曰:“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道”。而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既有南宋皇帝的抬举,又有尺八等乐器吹奏伴乐参禅(如同今日的寺院放音响的效果),念佛的梵音与尺八时而穿云裂帛,高吭如歌,时而抑扬顿挫,细若诉说,以此组成的法事场景,前所未有,吸引了万千信徒。虚竹执掌尺八的禅音乐与无门慧开高僧的禅学在这里精湛地得到结合,是佛教本土化的突出表现。特别让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王公贵胄,享惯江南丝竹、西湖歌舞的文人墨客更是如痴如醉。由此掀开了南宋时江南佛教鼎盛的一页。


南宋时的杭州,虽有北方金戈铁马的威胁,但还维系着表面上的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柳永的咏杭州《望海潮》词中可见街市繁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和民康物阜,杭州是当时东方的美丽都城。而西天目山佛教活动此时也处于鼎盛时期,吸引了国外高僧纷纷前来参禅问法,其中日本为最,日本僧人视西天目山为祖庭和临济宗发祥之地。《西天目山志》记载:“宋淳佑九年(1249),日僧心地觉心,入西天目莲华峰参拜无门慧开禅师”。后随师到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深造,而语言交流开始也只有大脑袋、小个儿的虚竹拎得灵清,师父派虚竹与之为伴,刻苦好学的虚竹也正中下怀,好学日语。虚竹陪同心地觉心云游东西天目山、径山、天台山、育王山等前后六年。期间,虚竹边学日语边与心地觉心交流,日语水平提高很快。虚竹也代师向心地觉心传授佛理禅义,答疑解惑,成为其知交学长。心地觉心终获无门慧开禅师的真传,于宋宝佑三年(1255)秋起程回国,临行前心地觉心向师父提出要求,请师兄虚竹去日本,协助兴办禅宗道场。禅师即问虚竹“愿意东渡否?”正沉浸在别离之情困扰的虚竹满心欢喜地答应:“弟子愿往!”“那你再挑选四位吹箫居士同去,以弘扬佛法”。二位弟子能结伴而行,更加高兴,谢过师父。无门慧开禅师送与衣钵经书,还以唐韦庄诗送之——“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以祝愿弟子此去一帆风顺。

虚竹带着四位吹箫居士和“尺八”,随心地觉心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海,历尽艰难险阻,来到日本和歌山县由良兴国寺。兴国寺是日本名刹,寺后的山峰与西天目山极为相似,就是连山上的树木植被及寺院建筑风格都与西天目山差不多。虚竹因此视他乡为故乡,安下心来,并努力协助心地觉心创办禅宗道场,使日本佛教禅宗兴盛起来。心地觉心遂成为日本法灯派开山祖师。但心地觉心圆寂后,身为华侨和尚的虚竹感到在兴国寺失去了知音和依靠,于是单身一人携带“尺八”浪迹天涯,好似现代的游走艺人,走遍日本的山山水水,也将“尺八”的制作、吹奏技艺传播到日本民间。日本镰仓时代佛教兴起,虚竹来到日本京都,受众信徒拥戴,创建“京都明暗寺”,成为日本普化宗的开山祖师。

虚竹和尚开创的普化宗,其普化之名是中国唐代高僧之名号,临济宗的杰出代表。据说当年普化高僧游走街头弘扬佛法,摇着铃铛唱道:“明头打,明头来也;暗头打,暗头来也”。这就是虚竹和尚创建明暗寺和普化宗的来历和传说。据记载:“在佛教鼎盛时期,日本国内竟有一百多座取名‘明暗寺’的寺院,而皈依‘普化宗’,并善吹‘尺八’的僧侣,甚至超过五百之数。”由此可见,虚竹和尚对日本临济宗佛教影响之深之广。虚竹是将中国竹尺八制作和吹奏技艺传到日本的鼻祖,圆寂后长眠在日本土地上(墓在京都宇治,建在“九江庵”的遗址上,还立了一块具有中国特色的竖在龟形基石上的墓碑)。


辞源载:“尺八,乐器名。通考谓之箫管,即今之单管箫也。吕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见《唐书》”。唐代尺八,竹制有六个指孔,加一个敷竹膜的孔,竖吹。这是一种宫廷乐器,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乐器、乐曲和歌舞达到了鼎盛,有御制《霓裳羽衣舞曲》、《紫微八卦舞曲》等,还有著名乐师如李龟年等。(旧时伶人尊李隆基为梨园祖师,入行要拜祖师像)。“安史之乱”乐师散落民间,也将尺八制作和吹奏技艺传播民间。唐末宋初道教盛行,又将尺八作为道教乐器广为运用。如道教称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即以箫管为道教法器。尺八到了民间,为便于吹奏和携带就向质朴、实用和原生态方向发展。如用竹膜需取好的竹膜,碰上阴雨天潮湿就吹奏不了。到了南宋虚竹和尚时,尺八制式就变成五孔,前四后一,就没有膜孔。而天目山满山遍野的竹林,寻觅制作尺八的竹材很容易,小竹子篰头不深,竹鞭很浅,拽住摇几下就可拔出,砍去须根和锯去竹篰头的实心部分,然后通穿竹节就可开孔和吹的一头开歌口,制成了一支原生态的尺八箫管。旧时天目山区的道士和民间艺人丝竹乐器都是这样自己制作的。如做二胡,剥了张蛇皮板上钉钉晒干,裁段竹筒削去外缘成六角,蒙上蛇皮,配上竹杆和弓弦,就是一把简单的二胡。聪明的孩童,砍根青竹做成短笛,吹得林山竹海都回响。

虚竹和尚将尺八这种大众化的乐器东渡传入日本,并开创日本佛教普化宗,将尺八作为佛教法器,把尺八吹奏融入修禅,亦称为吹禅,并将所传授的尺八称之“普化尺八”。普化尺八与现在的箫不同,采用半月形外切口(箫是内切口),五个孔(前四后一),使得一部分音必须配合沉浮技巧才可吹出(通过抬头低头,使得气流角度的改变产生的音高和音色也随之改变)。这使尺八的声音可高可低,音域宽广,音色可震耳欲聋,也可细腻如丝。这就要求吹奏者有相当高的把握能力。虚竹还创作了尺八乐曲《虚灵曲》和《铃慕曲》等,其音乐自然流畅,古朴深邃,至今盛名不衰,为日本吹奏艺人必修的古典乐曲。

现代尺八是从普化尺八改进而来,主要从选材、内壁填充、加工曲线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实现尺八的音准、性能和最大优化而已。其特点是精确符合现代律准,共鸣泛音层次丰富。这样达到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外形还是那天目山山民以前那种“老烟管”的模样。


佛教禅宗,为南朝梁大通元年天竺僧达摩从广州登临,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禅宗盛行以后,“禅”遂成为佛教和佛学的同义语。西天目山禅源寺是禅宗——临济宗的祖庭,日本镰仓时代(中国宋末元初时期)来中国的留学僧人往往到这里学习,从西天目带去天目盏(“天目木叶盏”,寺院中招待宾客的茶具)、银杏种子和高峰、中峰、断崖禅师画像及手书。其中很多成为日本寺院的开山祖师。天目山的僧侣(如虚竹和尚)也有去国外传禅的。1979年以来,日本有佛学家、佛教信徒纷纷来西天目山寻根拜祖,特别是日本临济宗尊西天目山为祖庭。日本作家水上勉1979年6月来访,作《天目山行》,描写了日本临济宗与西天目山临济宗的渊源,重点写到天目山虚竹和尚去日本传禅和教习尺八竹乐。他在文章结尾时写道:“然而,当我踏着巨杉垂枝的斑驳投影时,意念中仿佛看到走过来一位身材高大的僧人(心地觉心和尚),后面跟着的那位小个男儿,正是中国人虚竹,他手中还拿着一支‘尺八’哩。……小个儿男子从口袋里取出笛子,用嘴贴近笛孔,慢悠悠地吹奏起来。这是一支《虚灵曲》。仿佛从浮玉山顶飘落一阵清风,掠过柳杉的柔枝,向着山谷那边悠然流去。曲子的旋律,高亢的音波,围绕树干,顺着纹理,高达树梢,飞向苍穹,化作一缕柔丝,袅袅而逝。一位瞑目凝神的日本僧人,伴随那位吹笛的中国人,心心相印地沉浸在万籁俱寂的灵空境界。”


日本的佛教、佛学界尊重历史传承,陆续不断地来西天目山禅源寺拜祖庭,以宗教文化带动两国民间交流。而尺八竹乐器,随着南宋末年的战乱,几乎已经湮灭。再由于后来南箫、洞箫和笛子等竹乐器的兴起,逐渐取代了尺八的地位,在尺八的故乡几乎被人遗忘。而在日本,尺八一直被艺人传承和发展着,至今国际乐器研究领域把尺八称为“shakuhachi”,即日语名:しゃくけち(吸压哭哈七),把尺八归为日本民族乐器。而现今中国所谓的一些音乐大师也盲目地将其称之为“日本乐器”,这是数典忘祖呀!何不去看看,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恭恭敬敬地保存着我国唐代(约1400年前)传去的8支尺八。正本清源,尺八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乐器”、中国知识产权。


中国作家卞之琳在《尺八》诗中呼喊:“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这是1935年正当日本加紧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之时,卞之琳因事客居日本,五月的一个夜里,他听到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吹奏出犹有唐音遗韵的曲调,感慨万千,引起他对人类文化流传变迁和整个民族兴衰的深深思索,创作了《尺八》这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广泛象征意蕴的抒怀诗。笔者作文前出于寻找意境,专门从网上下载聆听了《虚灵曲》和《铃慕曲》,其确实保留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而且凑巧五月份笔者去云南丽江旅游,听了被称为“活化石”的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融入江南的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和江浙一带的昆曲音乐,形成了其独特的灵韵。而不仅乐曲古老,乐师手上所持乐器都有百年以上历史,演奏者亦古老,他们都是近百岁的老艺人。这个“三古老”,是他们遵守以师带徒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用古老的“工尺谱”边教边学边奏直至熟练,使它奇迹般地保存了中原和东部地区早以失传的唐宋元时期的词、曲牌音乐。在竹笛、箫、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的演奏音乐中,尺八的音律在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白沙细乐》如诉如泣、缠绵悱恻,以及悠扬动人的曲调中都可找到“尺八”乐曲的影子。据当地传说,是元朝军队东征西讨时从东部或中原带去的乐队和曲谱,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得到保留下来的“音乐活化石”。


应该说虚竹的尺八乐曲在日本也是以这种形式流传下来的。反之,纳西古乐的韵律证明了与尺八的古乐曲实属同根同宗,是中国古乐曲中播出的种子。音乐是无国界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也属正常。但作为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在交流中不要“泛现实化”,把明明是自己的东西当作洋馍馍。要从历史和现代中寻根溯源,理清脉络,传承精华,把中华文明的旋律奏响。


1909年,诗僧苏曼殊在日本所作《本事诗》中“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我想,他的期盼终归会实现的。今借用一句古诗,凑成《虚竹乐韵》一诗,以作结尾:

竹解虚心是我师,

乐沁灵魂参禅事。

传承尺八期共识,

韵芳唐宋古曲词。


文 赵庆元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