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9
01

也谈温差对箫笛频率的影响

 也谈温差对箫笛频率的影响
陈 正 生
 周林生同志《箫笛的温差与音差》⑴
一文,所谈的是箫笛製作中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笔者想谈点自己的补充看法。由于周林生同志是向赵松庭先生学习的,且又涉
及到《横笛频率计算与应用》⑵
(以下简称《应用》)一文,爲此拟借此机会对赵先生的文
章谈点浅陋的意见。
 赵先生对笛艺贡献卓著,无论是演奏还是理论研究。赵先生《应用》一文,将竹笛的製
作同音乐声学研究结合起来,对后人的研究无疑有深刻的啓迪。但是笔者认爲,赵先生《应
用》一文中的频率公式尚欠完善。公式的欠完善,不仅表现在公式不够简化,更表现在对横
笛频率公式中的物理量未能做更精确的检验。也许有人认爲,简与繁本质上并无多少差别。
笔者却认爲:表达得繁琐,并不说明认识的深刻,而表达简洁,也不意味认识的肤浅;牛顿
的三定律,表达是多么简洁,而认识又是何等深刻!
 赵先生《应用》一文中的物理量,其末端校正量选用 0.6R 就未必恰当⑶
,而其管端校
正量“ 2
2
( 1.7 )
r
R b + r ”,表述了管壁厚薄、管径和吹孔大小对频率的影响,当然是正确的。
但是这个物理量是否切合实际呢?遗憾的是,笔者无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虽然如此,我们从
赵先生运用该公式计算出的结果来看,却又反证了该公式的欠完善。查制笛的资料,D 调笛
的吹孔至第二孔长 24.41cm,吹孔至第三孔长 23.16cm,二孔间距 1.25cm,可音孔的平均直
径竟有 1cm,因此二、三孔的间隔仅有 0.25cm⑷
!再查 G 调笛的第二、三两孔的间隔,仅
有 0.15cm,更不必说小 C 调笛第二、三两孔的间隔爲 0.08cm 了。两孔那么接近,几无间隔,
却不说竹子纤维疏鬆无法製作,恐怕演奏者也无法按孔。资料的难以切合实际,也正反证了
公式的欠严密。另外,当竹笛的吹口端内径一定以后,赵先生认爲尾端越细音越高,因此,
管子也应该增长。这一认识也正好把事情弄颠倒了;因爲吹孔端一定以后,末端越细,音越
低,管子应该相对缩短。
 要讨论温差爲什么会造成笛箫的音差,以及温差同笛箫音差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分析
笛箫频率公式入手。
 管乐器有开管与闭管之分,开管乐器同闭管乐器的波长是不同的。开管乐器有以边棱音
爲振源的笛类乐器,如笛(包括长笛)、箫、尺八、筹;有簧哨乐器,如双簧管、大管、萨
克斯管和中国的唢呐;有唇簧乐器(杯口乐器),如各种号。缪天瑞先生在《律学》一书中
说,“开管发生基音时气柱振动的状态,中心点爲结点,两端爲腹点” ⑹
,只能指开管乐
器中的笛类乐器,簧哨和杯口乐器的波形不当若此。
 开管的笛类乐器既然两端爲波腹,中间爲波节,因此气柱长(l) 爲二分之波长(λ),即:
2
λ l = 。
 由于笛管的频率( f )同声波速度(C)成正比,同波长成反比,由此可得基本公式:
l
C C f 2 = = λ 。
 由于声波速度 C,等于摄氏零度时的声波速度(C0 = 331.29米/秒)同摄氏某度时所增
度速(αt
0 = 0.61米/秒× t
0
)之和;气柱长(l)爲有效管长(L)同管口校正量(∆)之和。而
作爲开管的筒音基频 ,其管口校正量(∆),又爲管端校正量( ) δ 1 同末端校正量( ) δ 2 之和,
因此, l
C f 2 = 又可衍化成以下公式: 2( ) 2( ) 1 2
0
δ δ
α
+ +
+ = + ∆ = L
C t
L
C f t 。
从以上公式所表述的可以看出,箫笛的频率(f)可测,管长 L 可量,而在摄氏某度时的声
音速度Ct 就难验证,而对于某一具体的笛管来说,其管口校正量Δ也同样难求。不然何以
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管口校正量的认识会十分模糊呢?另外就声速而言,如今人
们引用的都是自由空间的速度,笛管中的速度是否该有所改动,我们是否应该做点检验呢?
我们若求得笛管内准确的声速以后,岂不即可求出同一支笛在两种温度下的音差:
(lg lg ) 3986.314
lg 2
1200 lg 1 2
2
1 × = C − C ×
C
C 音分
 当外界气温过低时,由于人的体温高于外界气温,因此吹奏一段时间以后,笛管内的温
度即会升高,因此频率也就随著升高。赵先生找出了求笛管中温度的办法。笔者用笛(大 G
调笛和曲笛)、箫(琴箫和内径爲 1.6—1.9 公分的洞箫)和尺八作过实际检测,证明在同一
气温下,笛管内的温度比箫管高,而笛管中靠膜孔下的一段又比音孔部分高。赵先生那
) 3
36 ( 气温 气温
+ − 的公式,看来只能适用于音孔部分,至于膜孔部分的温度,笔者根据
测量可以归结却爲 ) 2
36 ( 气温 气温
+ − 。根据常识可知,吹奏时笛管内的气柱是整体振动
的,那么这振动著的两段不尽相同的温度又该如何协调?若有设备进行仔细的研究,不仅实
际,恐怕还该是很有趣的。
注:
 ⑴ 见《乐器》1989 年第 4 期。
 ⑵ 见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笛艺春秋》。
 ⑶ 拙文《瑞利的末端校正难适用于中国箫笛》(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 年第 1
期)。
 ⑷ 请参阅《笛艺春秋》第 74 页。
 ⑸ 请参阅《笛艺春秋》第 80、86 页。
 ⑹ 见缪天瑞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年版《律学》第 9 页。
刊《乐器》1990 年第 3 期(2000)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