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尺八吗?”
这句话来自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的片段。导演向路人提问,但没几个能答得上来。甚至,多数人都弄不清楚这是哪两个汉字。
直到导演播放起《火影忍者》的主题曲,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种听着像笛子的乐器就是“尺八”啊。
的确,这种乐器在中国已经“神隐”太久了。
一声一世
佐藤康夫 - 尺八·一声一世
尺八,是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竹制、五孔,管长一尺八寸,遂得名:尺八。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尺八并非诞生于日本,而是源自中国。根据《旧唐书》记载,一位名叫吕才的巧匠,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发明了这种乐器。可到了南宋,尺八就开始式微。明代之后,“尺八”一词更是逐渐在史书中消隐。
尺八东传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最早用于宫廷雅乐之中。到了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普化宗高僧心地觉心在杭州护国仁王寺习得尺八曲,将其融入禅宗修行,把演奏尺八本身当作一种“禅”,也即“吹禅”,非本宗人士禁止使用。直到明治四年(1871年),日本废除普化禅宗,尺八才得以脱离宗教,向普通民众开放,传承发展至今。
如今,尺八以通融的姿态汇入日本当代文化中,并借着互联网时代的流通便利,渐渐被中国人重新认识。
不过,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并没有一板一眼地讲述这些历史流变,而是把带有温度的目光,投射于形形色色的、与“尺八”有关的“人”,关于他们对音乐、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
透过那一尺八寸的竹管延展开去,不仅有历史,还有一片宽广的人间。
《尺八·一声一世》终极预告
器:匠心
制作尺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竹材就很难找——“一万根竹子里,符合要求的就那么几根”,需不厌其烦地逐一筛选。
片中的三冢幸彦是一位“尺八名匠”,几十年间,他亲手制作的尺八多达数万根。在三冢看来,找竹子只是最基础的一步,之后还需经过五年的晾晒、细致的打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用混了生漆的涂料在竹管内壁塑形,一点一点精密地调音。
每一个环节,都是漫长的时间艺术。
精工细作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呢?
传承。
这不是一项轻松的活计,它需要心无旁骛的专注,和坚定的耐心。正因如此,愿意做它的人少之又少。三冢的坚守,是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延续,给尺八留下火种。
有趣的是,这位传统名匠丝毫不排斥现代技术,他工作室近期的研究方向,是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尺八的批量生产。
三冢丝毫不迷信于手作的“崇高”,他清醒地认为,工业化才是传承的必由之路。
无独有偶,一海之隔的台湾,也有一位肩负着“传承”使命的尺八匠:蔡鸿文。
这位曾经主业是“修飞机”的理工男,半路被尺八“感召”,决心从事这个行业。
比起已有行业传统的日本来说,尺八在国内近乎一片空白,蔡鸿文想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在空白处写下板书的第一人。
他自己学奏尺八、自己制作尺八,以孤独而坚定的姿态。
他在片中讲了一件趣事:他曾打造出一支满意的尺八,寄给了日本的尺八大师海山,对方告诉他:这支尺八已经可以给95分,然后回寄了一支100分的尺八,不收分毫,鼓励他在这个冷清的行业里坚持下去,做出100分的尺八。
其实,坚持还是放弃,对于蔡鸿文而言,不是那么地难以取舍。在他眼中,修飞机是他的职业,为了赚钱和生存;而尺八是他的志业,可能得不到那么多经济上的回报,却能收获真正的愉悦与幸福。
他选择了志业。
如今,蔡鸿文成了国内唯一一位尺八专业的大学教师,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新燃起尺八的星星之火。
声:乐魂
大抵因为多年被用作禅宗法事,在许多日本人的心中,尺八的底色是悲怆的,透着苍凉的味道。
尺八大师三桥贵风在片中就说,他常常被邀请去葬礼、或是发生了重大灾难事故的地方演奏,仿佛是在超度亡魂。
而他的徒弟佐藤康夫,却致力于打破这种固有印象。他加入摇滚乐队“六三四Musashi”、参加富士音乐节、为歌舞伎版《阴阳师》《妖猫传》谱写主题曲,用尺八与各类流行艺术相碰撞,让尺八“燃”起来。
也是他演奏的《火影忍者》主题曲,真正使尺八响彻年轻人的耳畔。
与音乐上的活力四射不同,生活中的佐藤是深沉的,神色总是专注且认真。他在片中说:“音乐是有形状和框架的,但声音能超脱其中。”
尺八与其说是一件乐器,不如说是一种声音,不用拘泥,也毋需定性,而是应当自由地吹奏,奏我心,奏我想。
与佐藤的艺术理念类似,海山也是一名自由的演奏者。
他是个美国人,在夏威夷学中国哲学,接触到尺八后一发不可收拾,把它当成了终身事业。
他开玩笑说,自己前世一定是个尺八大家,老天为了让他更超脱地发展这门技艺,安排他这辈子做了个外国人。
在他手中,尺八完全是解缚的小鸟,想怎么玩怎么玩:可以边冲浪边吹;可以当成爵士乐器吹;甚至可以横着吹、倒着吹。
正是这种“玩心”,给了尺八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而电影中最动人的演奏场景之一,来自小凑昭尚。他同样是位尺八界的“资深玩家”:把尺八与民谣相结合,参与偶像团体的巡回演出,还经常为游戏和动漫配乐。
他热爱登山的乐队队长,在一次登山中遇难早逝。那人从未去过向往的长城,所以小凑借着拍纪录片的机会来到中国,踏上长城斑驳的城砖时,专程为故友吹奏了一曲《晚霞》。
YUYAKE
ZAN - 絆
那是一个充满性灵的时刻:悠扬的尺八声击破天光,在山岭和城垣之间回旋飘荡,仿佛贯穿了彼时与此刻,洞彻了活着与死亡,在声音尽头抵达了永恒的彼岸。
小凑说,他在演奏时,感知到了故友的存在,不是看到他,也不是听到他,而是感受到了他。
尺八,仿佛成了灵魂的沟通者。
艺:热望
《尺八·一声一世》不仅仅把目光聚焦于功成名就的“尺八人”,还用相当的篇幅展现了尺八爱好者的生活。
徐浩鹏,一位河南小镇中的普通医学生。因为喜爱佐藤康夫的音乐,他开始自学尺八,从一开始的吹都吹不响,到慢慢能够吹出一些曲调,再到最后能流畅完成佐藤康夫的代表作《宙》。
这个90后有着异常坚定的眼神,他总是抓紧一切机会练习尺八,在充满游戏声的宿舍、在无人的教室、在空旷的食堂,每一个地方都能成为他的舞台。
因为尺八,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凡。
尽管学的是药学,但他还是希望以尺八作为自己的事业。哪怕目前的他连一支昂贵的竹制尺八都买不起,但热忱总能抹平羞赧和阻碍。
通过纪录片的拍摄,徐浩鹏得到了机会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偶像,在纪念空海的青龙寺,聆听佐藤康夫演奏纪录片主题曲《一声一世》。
他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的欣喜若狂,而是安静地坐着、聆听着,仿佛连呼吸都融入了曲调中,一同在古朴的佛堂里翕动。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画面,从唐文化传播者空海,到日本继承者佐藤康夫,再反哺于中国青年徐浩鹏。乐声流转间,是相隔千年的数代传承,时光和命运在此交错。
徐浩鹏最后会不会成为职业“尺八人”?答案好像也不那么重要。尺八,已经给了他最好的人生礼物。
5月31日,《尺八·一声一世》登陆国内大银幕。这是国际上首部以尺八为主题的纪录长片,记叙了国内外众多“尺八人”的动人故事,凝结了无数尺八推广者的幕后心血。目前这部影片已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点映,清一色的五星好评都在告诉你,绝对不能错过这个在电影院中聆听千年古音的机会。
来源:尺八一声一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