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友:文松先生,我初次来本站就看到如此高水平的帖子,惊讶之余不禁十分钦佩.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跟老师学萧已近一年.现在可能正初在您所谓的"第三层"阶段,正在音色的变化和长音的处理上下工夫,而我最大的麻烦就是:
1.感觉气有时不够用,用表一测:缓吹25秒左右,超吹的5有15秒左右,这似乎还远不够.我应该怎样练习加以改进?
2.高音部分的超吹与急吹不自如,有时在这些地方"断气"或"失控",是否是因为嘴的力道不够控制?
3.腹振音感觉不太自然,吹腹振音到底应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以上问题若能得您指点一二,晚辈不胜感激!
文松答:我的解释也许与书本上或你老师所讲解有所不同,我先说明一下,所有的分享内容,都是我个人走过来的心得,而我吹箫是以自我陶醉为主,偶而演出都只是分享,所以我的心得是如何让吹箫很轻松,而听箫的人也因这样的箫声而觉得舒服,
1缓吹超吹的名词我觉得容易误导学子,好像是使力的程度的差别,这引用自竹笛的名词不太适合吹箫,我这样批判是因为箫声比较忌讳吹高音就大声,吹低音就小声.悦耳而可以近听的箫声是"高音可以纤细,低音可以厚实. 就箫的发声原理来说,高低音的差异是气流的强弱来变化没错,但若想维持接近的音量,吹高音只是将气门缩小,并不是使力的变化,就你的用气长短时间来看,很明显是受笛法名词所影响,超吹就是超力气来吹.
2高音的超吹或急吹,实际上是控制口风的集中度,问题多半缩小口风后,容易失去其与吹口相对角度与位置,缩小口风需要更高的精淮度,一般初学者多半吹着"散气",不是集中的气束,气是透明看不清,含一口香烟吹出来便知气束的集中度,或手放置于口风前方(箫上方)感受出气的范围也可以大致了解. 回答你的问题不是嘴的力道不构控制,而是唇的灵敏度不够高,开大开小变化太大,也不稳定,要持续多吹弱高音来练习口风焦点(提高唇控灵敏度)
3腹震音先不急着练,先练如何让箫声稳定,稳定而结实的长音,注意是小气量出声,不用大声,但清清楚楚的箫声,不带杂音.
当稳定度够后,练强弱变化,很慢很慢的变化,十秒一周期,十秒一次的腹吟,直线性的渐渐变化强弱,这些基础若建立起来,那腹吟音就会易如反掌.而且不会如快速练起来的机械式腹吟,那样的箫声很难感动人的.流畅平顺的层次变化,最基础,也是最深的技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