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四大谱片段: 四时景 梅花操 八骏马 百鸟归 (辑自"指谱详析"片段) 琵琶、三絃:卓圣翔 洞箫:廖锦栋 二弦:林素梅 唐吹口张力 :风声与气流 沙哑与纯度乞食调 二泉映月(UV吹口CF) 二泉映月(唐吹口#D#G) 塞上曲(琵琶:乍雨初晴)傍妆台 平沙落雁 阳关三叠(古琴:廖秋秦)梧桐月(U吹口DG) 人道(V吹口DG) 梅花三弄(u吹口cf八孔北箫) 七字吟(五孔尺八)
台湾民谣(唐口箫):送君曲 望春风 月夜愁 黄昏的故乡 补破网 榕树下母子鸟(U口GC长管)
四大谱曲意介绍 本集收录四大名谱,为南管音乐中的精华部分,保留古老的音乐旋律与演奏方式;四曲联奏全长一小时,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之景色变化的〔四时景〕为首,在冬雪飞花后进入酝酿梅花开放的初春;描写梅花丰姿的〔梅花操〕在万花竞放乐章后,紧接〔八骏马〕的出现,表现出骏马的力与美,再续以〔百鸟归巢〕作为最后的结束。全曲意境幽远,变化丰富,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四时景 第一乐章以极慢板描写新莺出谷的立春时节,清幽的山谷传来新莺提声;第二乐章以高音旋律来描写春分时节的悦耳流泉,有高山流水之境;第三乐章以低音旋律勾画出立夏时节之清风簌籁的悠閒情境;第四乐章描写夏至时节梅雨濯枝,琵琶以高音域弹出清亮旋律,洞箫在此段中以特殊吹法(泛音)来描写画眉上架的情境;第五乐章是暮蝉轻噪的立秋时节,以低音域的慢板起,逐渐进入略为轻快的气氛;第六乐章是零落飘玉的秋分,并不是以哀伤的气氛描写秋景,反而是节奏明快的愉悦情境,可能也是秋收之节吧,到第七乐章的霜锺逸响的立冬时景,琵琶更以高音域渐进明快节奏,箫声吹奏到此乐章,让人轻轻鬆鬆,又有点兴奋之感;第八章节是急雪飞花的冬至之景,乐曲中更可以看到纷飞的白雪。
梅花操
第一乐章以由低渐高的箫声,引出逐渐开明的春意,描写酿雪争春的梅花操第一段,意境极美;接以象徵梅花的五个花瓣,有五个主题旋律分别以行板出现;第二乐章描写梅花的临风研笑,又名踏雪吟,一开始的慢板,可以听到轻轻柔柔地飘来风声,接著的行板旋律描绘出梅花迎风摇曳的丰姿;第三乐章描写梅花点水流香,箫声以轻点方式配合旋律的轻柔,而琵琶与三弦的对偶演奏模式,是此曲的特色之一;第四乐章是联珠破萼,节奏逐渐进入轻快气氛;最后乐章是万花竞放又名琴韵,将全曲带向高潮,尤其在最后的段落中更是起伏模式的快板,描写梅花竞放之景。
八骏马
八骏马以八个乐章分别描写八匹骏马的不同英姿,开始的马嘶声带出龙马负图,又名骅骝开道的首章,接以麒麟穿队(騄駬閒游)、驰驦驱驰、黄骠跳涧、乌骓制电、赤兔嘶风、青骢展足、牺骝卸鞍(白牺归山);全曲以雷同旋律模式演意变化,以马蹄声作其章节的尾段,在第一、三、四乐章中有象徵马鞭声的八度滑音,古谱中标示〔听絃〕,箫弦与琵琶同时滑向高音而停止,也是特殊之处;另外在渐弱的马蹄声中,二弦以挑弦方式象徵马踢声;最后乐章中洞箫超高音域的马嘶声亦为重要之处;全曲表现骏马的力劲与风采。
百鸟归巢
百鸟归巢的六个乐章分别是:凤翔阿阁、喜鹊穿花、鸳鸯戢翼、流莺争树、群鸦投林。全曲以黄昏意象构筑,且变化丰富,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群鸦投林乐章中更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突破箫声表现的范围,此曲为箫的重要表现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