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18
10

文松谈滑溜感--谈吹箫顺畅的质感

文松:滑溜感--谈吹箫顺畅的质感最近吹箫比较着重在渐层音色的应用上.发现箫的共鸣深度与口风的搭配好时,有一种很滑顺的感觉,觉得音色圆润又可以渐层变化,音阶变化的一致性流畅感,在渐层变音中特别明显. 以前的共鸣应用,只在长音时做音色--共鸣出现与否的变化,现在扩展到乐句的旋律中,也可以做质变,那除了口风的稳定度需要练习外,还有箫的共鸣是否能深迭,还有其深迭角度是否每个音孔都一致.

我再描述一下共鸣层次变化的实际情形: 以前所提到过的共鸣,只有应用在共鸣的出现与不出现两种,那基本上是每个音孔,在一致口风下的两个八度可以重迭.现在所体会到的共鸣,是深浅差异,主要在箫物理特性上有多组泛音可以深迭,在此基础下,透过口风的缓急,可以变化箫声的共鸣深度,那就会改变泛音组出现的强弱与渐层组别,箫音色就会有丰富的表情.有一种滑溜的吹箫质感,在你操控音色质变时,流畅而细腻的变化,这样的吹奏质感,会令人更入箫心...


理想的流畅感有以下三种应用:纯声的音阶变化流畅度(用于乐句对偶,或乐段情境营造),共鸣声的音阶变化流畅度(用于乐句对偶,或对比饱和度、力度),音区的变化流畅度(音乐性的美感),共鸣层次的变化流畅度(箫曲的丰富曲线,长音的美感)。


这只是个人的体会,抛砖引玉,有待大家共同开拓更宽广的箫艺应用!文松:唐吹口的口风现象最近又一次日本神崎宪老师来教授尺八本曲,仔细观察他的口风,也是偏向一边.记忆中看过的的外切型口风,每个演奏家都是偏一边的,只是偏的方向不同而已.我想这与扁平长型口风,采用嘴唇的最适切位置是很有关系的.


口风的适应性问题,我也发现神崎宪老师也有,例如在琴园的雅集,他吹民谣时的口风就没有到达他的最佳状况,但是在本曲吹奏就很快恢复,到后来的春之海片段,又是与民谣一样.隔天的讲座,我坐在最前面,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很重要原因:本曲吹奏需要用到俯仰的浮沉滑音,口风在滑音的动作上很快会就定位,因为浮沉的线性变化是口风很精密才能完成,无形中本曲的技法会很快让口风就定位,让紧张而造成的嘴唇紧张关系快速解除. 吹本曲对外切型口风很有帮助,我发现口风没有适应很好,本曲根本无法吹奏,也验证了我听日本出版的cd作品中,本曲吹奏的音色变化与口风的精密度,比演歌高很多.其原因主要是本曲的浮沉控制是一个口风的严谨训练过程.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