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14
06

玉屏笛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玉屏笛是中国笛中的一种,其创制年代无考,民间也无佚事流传。据世守其夜的郑家及箫业同行述:抗战前期郑步青以本地水竹制笛子,不缠丝、不上漆、只打白蜡保留竹子本色。式样新颖别致,音色远胜南北各地所产竹笛,遂以家乡玉屏之"玉"为名称"玉笛"。并依其父所著《和声鸣盛》中的"音律图说"理论,将箫笛配对,合称"平箫玉笛"。

玉屏笛

有关玉屏笛的雕刻:箫笛雕刻分刻字、 刻图。

刻字: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1930年开始有龙凤、花卉、山水。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八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需划回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需划回用条幅式,阴雕。1980年起始有盘龙浮雕。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关玉屏箫笛的报道: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被认定为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新华网报导,近日,玉屏自治县箫笛制作工艺通过国家文化部认定,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该县打造文化品牌取得的成功一步。

玉屏自治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出分"两步走",把玉屏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箫笛之乡"。第一步就是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玉屏"北侗文化"和箫笛文化,做强文化产业。第二步是将箫笛文化发展成为旅游产业。

2004年,该县投资300多万元举办"中国箫笛文化艺术节",特邀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剧组到玉屏演出,借机宣传玉屏箫笛文化。

2005年11月7日,该县庆祝玉屏箫笛获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90周年,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吸引铜仁东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成功举办"首届中日韩国际箫笛学术研讨会暨'东太杯'箫笛之声文艺演出活动",反响强烈。中国箫笛协会会长张维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子初、南京音乐学院院长伍国栋、中国广播乐团团长张大森、日本箫笛古琴演奏家板田进一、韩国艺术综合学院教授李晋源、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李蒲亨、台湾箫笛演奏家陈中申、延边大学朝鲜箫笛演奏家崔敏、笛子演奏家王溪、雷默等国内外箫笛大师云集玉屏,为玉屏箫笛艺术的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提高了玉屏箫笛制作水平,促进了玉屏箫笛文化的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众多媒体均派记者采访报道了这次盛会,提高了玉屏萧笛艺术的知名度。

 

 箫笛艺术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是玉屏自治县传承与发扬箫笛文化采取的有力措施。师资紧缺,他们就在县城几所学校办兴趣班,将全县有箫笛吹奏特长的教师调至县城任教。同时,该县还采取与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箫笛专业人才。中央音乐学院每年为玉屏培养10名箫笛演奏专业人才;贵州民族学院旅游专业每年定向玉屏招收10名学生。

  

去年11月,该县成立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县财政投入30万元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拟投资3000万元建玉屏箫笛文化发展开发中心,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示玉屏箫笛制作艺术、表演艺术以及工艺美术。

  投资1500万元在建的侗乡风雨桥,是贵州最大的风雨桥,跨度240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人们品味侗乡文化的理想场所。

  县委、县政府还大力扶持县民族艺术团,特解决编制22人。近年来,该团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等阿哥》、《舞阳河之恋》,舞蹈《笛之恋》、《溪边捶韵》等,深受观众喜爱,并多次在省内外演出比赛中获奖。去年,该艺术团在张家界演出长达2个月,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观众达5万多人。在此视察的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观看演出后,对该县箫笛艺术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去北京演出 。


国人不少在学习印第安排箫,印第安笛子的空灵,却少有发展推广自己的文化遗产。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