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8
09

少云:管乐的内径曲线

每当提起这个话题,少云心情是有些沉重的。少云全职制作管乐到今天是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一直以研发产品为主,制作销售非常少。少云吹奏上一直跟竹风老师学习,自从全职制管后,为了产生一定的效益,为了生活吹奏上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很多。制作上少云无师承。也和很多爱好者一样,初期制作也弄不明白内径曲线对音准、音色的影响。

 

或许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下,你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工业电气自动化是少云的专业强项,另外还有液体压力学、注塑技术、塑胶原料干燥技术。由于不是音乐专业,在演奏乐器上可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从制作乐器上来说,少云可能没有太多的优势,制作上没有老师,又不是音乐专业,没有人脉。。。可能从事技术工作者很多性格上比较僵、一条肋,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走下去。

 

从纯技术来说,中国管乐制作落后世界顶级管乐制作几十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一个事实。中国管乐落后世界管乐几十年,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说:1、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箫笛等管乐制作上,没有一本权威的关于制作方面的书籍。大家都是凭经验。2、中国管乐很多连基本的音准都成问题。3、制作工艺非常落后。4、制作上不严谨。

 

试问一下,大家觉得制作管乐,最难的是什么?我想有人肯定说,磨内径曲线最难,最有学问。少云觉得制作管乐最难的有二点:1、一本专业的、权威的关于制作方面的书籍。2、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其实做到这二点最难的还是离不开资金。正如现在的汽车行业一样,不是中国制作不出宝马、奔驰,而是你花那么多钱去研发,去投资生产,你生产出来的汽车,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名气,那怕你在中国生产出宝马、奔驰一样质量的汽车,很多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会认可。投资那么多资金,一下子没有回报,作为企业来说很难生存。但我觉得做为企业需要在生存和研发中间找一个折中的生存方案,因为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研发也走不远。

 

先聊聊尺八的内径曲线吧。现在国内很多人神化了尺八的内径曲线。其实网络上很多一些内径曲线的数据表格,基本上都是对的,至少来说你按他那个曲线磨出来音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有一个标准的内径曲线了,在制作乐器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保证实际的内径曲线和所设计的标准内径曲线的无限接近。记得以前在圈子里面说过,少云团队的管乐内径是保证在0.03mm左右的,木管的内外同心度也是保证在0.03mm左右的,很遗憾没有人感觉到吃惊,倒是嘲讽的蛮多的。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少云制作乐器的内径精度一直是以0.03mm左右做为标准的。至于木管的内外同心度0.03mm,有时候都不太想和人家解释,我们制作乐器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木材会形变?木材形变有一个时间,一般你在形变的几个小时内加工好就可以了。

 

手工磨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经常有人和我说,那个音不准,怎样磨?。。。记得以前也说过关于磨管的话题,其实磨管非常简单,没有太多学问。磨管最根本的就是动手的基本功扎实,这是重中之重。以前说过,你把一个内孔直径12mm的孔,长300mm手工磨成14mm的孔,孔的椭圆度控制在0.03mm左右,如果你能做得到,恭喜你,你手工在中上水平。孔的椭圆度控制在0.05mm左右,基本上算能过关。试问,你能基本功都没有过关,怎样去谈磨管,就算人家告诉你那个点位需要磨掉0.05mm,问题是你磨得准不?实际上内径0.03mm变化,对音色有微弱的变化,很难感觉到;内径0.05mm的变化,一些制管师、演奏家都能细微感觉到的。

 

另外就是关于磨管的大方向。尺八有一个严格的内径曲线,你得磨的大方向差不多,然后再细调。可以说所有的所谓的细调,都是和理论上完美内径的无限接近。给一个通孔直径是20mm左右直孔的竹材,在不允许补土的情况下,只能磨内径,你给龙亩、真山、梵竹。。。那些顶级的制管师,他们也不可能做得准。真正制管最难的还是大方向内径的设计和把握。

 

 

      发一张一尺八寸各流派一些常用简单的内径曲线表。相对来说,琴古管上管内径会比都山管大一些,琴古内径下管会比都山小一些。当然,现在很多制管师琴古和都山也没有分得那么仔细,一般只是歌口上加以区分,但日本很多老管,琴古和都山的音色区别还是蛮大的。你按琴古的内径大致磨出来,音色就是偏向琴古的音色,这才能称为是琴古管。个人觉得琴古的音色厚实些,承压好一些,但琴古一、五孔的共鸣相对筒音来说弱一些,一直是琴古流内径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都山管相对来说各孔音色均衡性好,音色细腻,但承压能力较琴古稍弱一些。琴都结合的内径,如要处理得当,能结合琴古和都山的优点。以上仅限于个人的观点。

 

也有一些尺八阻气点后没有再扩大,从歌口端一直缩到底的。也有一些尺八为了调音色,在某一段点磨得比较大的。。。一支尺八如果音准好,只能说明他基本合格了。音色、各孔各方面的均衡性、灵敏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少云团队研究了日本上百年的各流派尺八的内径曲线,花了五年时间,通过N次尝试,设计出一些属于自己风格的一些内径曲线。如果说你深入进去了,学问还是非常大的。

 

聊聊中国箫的内径吧。日本在尺八制作上面还是有一些专业的制作书籍的。但中国在箫的制作上面,好像很难有称得上专业的书籍吧。最多也是写一些经验的小册子,很难形成一个制作体系在说明。中国箫主要分北箫和南箫。北箫主要是紫竹长箫为主。制作上一般有一个大至内径经验。一般来说国内北箫制作的好坏,一般不在于制作者真正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谁的材料选得合适。选锥度适中的材料,批次制作好后,然后吹奏再分级别出售,很难保证每支产品大至统一的性能。当然国内也有些人制作北箫磨内径的,也用些制作得还不错的。

 

南箫的内径大多数是借鉴了日本尺八的内径。但也大多数是凭自己的经验在做,也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整体工艺上来说,制作还是落后日本尺八很多的。


中国管乐的制作当务之急,是谁能形成一个体系,按标准化、数据化去研究、去制作。一些笛箫厂家,由于他们有一定的订单,反正他们也一直生产那样的产品,也能产生利润,基本上他们是不会去研究这些的。一些个人制作者,有些吹奏上、制作上水平还过得去,但他们产品一般价格非常高,如果按日本的消费工时来算,他们的产品价格远在日本尺八价格之上,他们也很少会真正去研究这些。少云团队从2017年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箫笛的内径,虽然说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们团队有一颗执着的心。少云希望多一些真正用心去研究的人。中国的企业大多数不会主动居安思危,当哪一天那些真正用心研究的人的产品和少云的产品让他们产生压力了,或许研发就从那时候开始了,或许说中国管乐的传承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在慢慢发展了。传承和发展一个行业得先从自己努力做好开始,加油!

 

本文摘自:少云管乐的博客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