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18
09

虚铃 尺八谱 明暗尺八假名谱

唐宣宗(李忱)时代的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有一高僧名叫普化,资性异人,师事马祖道之门人盘山宝积,密受真诀,深入堂奥。宝积示寂后,他游化北地镇州(今石家庄地区),出言佯狂,行为简放,见人无分高下,皆振铎(铎是古代一种乐器,形如铜铃)一声高唱:“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一谒(谒就是佛经中的唱词)。此谒盛传于禅林,被称为普化四打活、普化铃铎谒。他居无定处,常常夜伏冢间、昼行街市,时而歌舞,时而悲号,世人都把普化当成疯癫和尚。咸通三年(862)二月的一天,他在街上乞讨衣物,别人给他时,他却以要的不是这些而拒绝,这时临济禅师买了一口棺材送给普化,他自己扛着棺材绕街嚷嚷:“临济为我做了衣物,我要去城东门转世去了。”街上的人都尾随他看热闹,禅师又说:“今天的日子不合适,明天去南门转世。”次日众人又到南门相送,他又说:“明日出西门方吉。”就这样连着三日,人烦意倦,送者渐少。第四天看热闹的人都没有了,普化一人出城,自己钻进棺材里,请路人帮他把棺材钉上。消息传开,大家都跑来观看,打开棺材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唯有远处碧空白云之间隐隐传来普化禅师振铃之声。这一年,普化时寿八十三。


《虚铃》尺八, 唐代时普化禅师喜欢拿着铃铛游走在悠远的林中。有个叫张伯的人为他写了曲子叫《虚铎》,张伯的后人张参与日本僧人心地觉心把尺八连同这之曲子带到了日本。《虚铎》在日文中演化为《虚铃》。


  就是这么一个疯癫和尚,开始写下了与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的不解之缘:
  普化禅师无欲恬淡,云游四方,振铃行化的风范引起了一个人的倾慕。当时在镇州一位来自河南府的居士张伯,他非常倾慕普化禅师的高德,向往铎音的美妙。一日,他来到普化的跟前,请求将己收为弟子,普化连说:“我不收弟子也。”遭到拒绝,但张伯仍不死心,他特别喜欢吹笛,于是他削竹制笛,用竹管模仿铎音,因此将此曲取名为“虚铎”(后世又传为“虚铃”)。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首尺八传世名曲就在张伯这里诞生了!屈指算来,此曲距今约有1150年左右的历史了。此曲的诞生竟然与一个和尚有关!这正是在冥冥之中张伯与普化禅师结下一种割舍不断的禅缘,也注定了从此以后尺八与禅有缘。

  “虚铎”一曲成为张伯的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据日本的史书记载,此曲传了十六代,依次为:张伯、张金、张范、张权、张亮、张陵、张冲、张玄、张恩、张安、张堪、张廉、张产、张章、张雄、张参。历史竟是这样的奇妙,令张伯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他的第十六代世孙张参身上,又续写了尺八与禅的结缘,而且又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尺八缘!

 

整个曲子在简单的高音和低音之间转换。朴实。平实。笑看无常,高音直吹。直指悟道。
实际上虚铃是示禅。何为示禅?就是觉悟之后的人尽量让普通求道之人明白,觉悟的道路方向和觉悟后的感触。“大悟之前,吃饭睡觉。大悟之后,吃饭睡觉。” 虚铃就是描述觉悟之后的吃饭睡觉。但是我们能明白么?不能。 没有一个人能明白真正的含义。比如洞庭湖水里的鱼儿能知道撒哈拉沙漠的干燥么?不能。但是这首曲子就像一个人用语言之外的方式告诉我们在水里的鱼儿,什么是“干燥”。 由于语言完全没有办法表达。只剩下单纯的高音。刺激耳膜。


这就是来自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一代高僧心地觉心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结下并延续至今的禅缘、尺八缘。

   心地觉心(1207—1298年)是日本镰仓时代的禅僧,俗姓常澄,号心地、无本,信浓国(今长野县)人,年15入神宫寺读书,19岁出家在东大寺受真足戒,到高野山学真言宗,后又到上野长乐寺荣朝门下参禅。建长元年入京都谒见圆尔(曾入宋拜径山寺无准师范为师,回日本后成为京都东福寺的开山祖,被日本天皇封为“圣一国师”之称号),圆尔劝他入宋参拜无准师范,并为修书介绍。

  公元1249年2月28日,立志入宋求法修禅年已43岁的日本和尚心地觉心,带上“圣一国师”圆尔要他去径山拜见无准师范的介绍信,从日本的博多乘上宋代的大木船,跨过烟雾渺茫的大海,历经艰险,于4月25日在普驼山登陆,又坐船到了宁波,顶包行脚径直奔向临安府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当时径山寺为天下第一大寺,住寺和尚多时达一千人。但当心地觉心到达时,无准已经去世了,这时的住持是痴绝道冲,在他的挽留下,觉心在径山寺住了二年(在此期间,他学会了制作豆酱和酱油的技术,并传到了日本)。以后,他到了湖州道埸山护圣万岁禅寺、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天台山国清寺等地学法参禅。转眼间,觉心入宋已五年,虽然他几乎踏遍了浙东的灵山秀水,但却觉得未遇到明师而感到遗憾,正当他感到迷茫时,冥冥之中的机缘来到了:1253年3月28日,觉心在明州大梅山参谒唐代高僧法常禅师的骨塔时,邂逅本国和尚源心,他问道:“你在这个国家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过更高明的师傅?”源心说:“杭州的无门和尚是一代名师,应该去参拜。”于是在源心的陪同下,两人于当年9月28日来到了杭州扫帚坞护国仁王禅寺。

  无门慧开何许人也?这在中国的志书和佛教辞书上都有着明确的记载,现今在杭州黄龙洞仿古园的山腰上存有慧开的石像和宋史专家林正秋撰写的碑文。

  无门慧开(1183—1260年)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南宋临安府钱塘县良诸(今属余杭市)人,俗姓梁,字无门,世称无门慧开。自幼出家,曾在安吉报国寺、灵岩寺、镇江焦山寺、金陵保宁寺、江西隆兴黄龙寺等地为僧。淳佑五年(1245)南宋抗金名将孟珙,在钱塘门外扫帚坞(今黄龙洞一带)买地建护国仁王禅寺,请来了江西黄龙寺的无门慧开任杭州护国仁王禅寺的开山住持。次年杭州大旱,理宗宣召入宫选德殿演法求雨,十分灵验,皇上大悦,赐号“佛眼禅师”。

  且说觉心来到护国寺,便直入寺内见方丈,无门禅师问他:“我这里没有门,你是怎么进来的?”觉心回答道:“从没门的地方进来。”禅师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觉心,师即念谒:“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如如,亘古亘今。”对答了四、五句后即予以“印可”。禅师说:“你来的太迟了,我都七十一岁了,余下的时间不多了,今天你来访我很高兴。”于是禅师带他进房间,左手牵着觉心的手,右手举着扇子说:“你看。”觉心朝他说的地方看了一下就大悟了。觉心问:“抛弃一切,向世人显示什么?”无门说:“觑个觑底。”于是又拿着笔说:“后面三个字不要,只要一个觑字就行。”无门把对御录二册、袈裟一件送给觉心。从此护国寺里就有了一个日本和尚,心地觉心与无门慧开结下了异国禅缘。

  话分两头,按下觉心向慧开参禅不表,且说觉心在护国寺习禅期间,与同门居士张参相唱和成了好朋友。张参是河南府张伯的第十六世孙,淳佑年间入杭州护国寺随无门慧开修禅,修禅之余喜吹尺八,经常习奏祖传“虚铎”一曲。一日在闲谈时张参提起先祖把虚铎传到至今的故事,并且将此曲吹奏给他听,觉心听后一赏三叹跪坐膝行说:“太妙了!想不到世界上象这样的竹管能奏出如此美妙的曲子!”于是他就乞求张参教他习奏此曲,以便把这妙音永久传入日本。接着,张参又为觉心演奏了一遍,并手把手地教他学奏此曲。由此,张参与觉心在护国寺习禅的同时,又向觉心传授习奏尺八的技艺,两人不仅是同门好友,而且同结下了尺八缘。

  转眼间心地觉心入宋已经六年了,特别是最后在护国寺的半年之中,他遇到了高僧无门慧开和吹尺八的同门居士张参。当他学会了尺八名曲“虚铎”时,禅也学熟了。在公元1254年3月27日这一天,觉心到护国寺向慧开告回乡之意,无门把达摩、寒山、拾得共三帧像赞送给他。3月29日,又来请示告别,慧开师说:“觑就是没有之意。”此时,觉心顿悟!于是,觉心炷香礼拜,感谢恩师。无门禅师又把月林录和无门关送给他,并写偈曰:“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元同,亘古亘今,觉悟古今心是佛,不须向外别追寻,日本觉心禅人远来炷香请益求语,迅笔赐之。御前护国禅寺开山选德殿赐对佛眼慧开书。”觉心答谢师傅说:“我为学法不顾身危,不远万里渡海来到宋国,前后六年,历遍各地,终于有缘能拜见护国寺佛眼禅师,心境得到了稳定,学法完毕。先生已有七十有余,不知生前什么时候再能相见?”说完已是泪流满襟,礼辞而去。

  1254年6月初,心地觉心带上张参的徒弟法普、宗恕、国作、理正四居士同船返日,在纪州由良庄鹫峰山创建兴国寺,觉心为开山祖。因觉心非常仰慕普化振铎狂歌以寓禅意之遗风,就在山内建了普化庵,四居士住在庵内并掌管浴室,常与觉心在参禅之暇,皆好吹尺八,久之从习者渐多,遂成普化宗一派。其实,在中国的禅宗派别中本没有普化宗一派,只因心地觉心对普化的敬仰崇羡,从此就在日本的禅宗中有了一个普化宗。因为尺八的缘故,普化宗主张垄断使用尺八,将尺八视为法器,作为法事的一环,把吹奏本身当作一种禅,所以称为吹禅,吹奏尺八时,如同坐禅一般,以一音传遍诸佛,吹破迷蒙,济度众生,超越身心,融于万物。因为当时尺八一度为普化宗所垄断,世人称为“普化尺八”。而张参传给觉心的“虚铎”一曲也就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至今。

  心地觉心回国后,与无门慧开师的禅缘一直不断,常有书信往来,建长八年(1256年)十月五日,他托人给慧开送信及水晶念珠、金块等物。信中说:“忆在西湖,屡扣禅关,开发心地,肝肠破裂,胸中坦然,岂不是和尚方便之所致也。粉身碎骨,何足为报,日夜西望落日之邦,焚香驰想遥拜而已,忽遇便风,谨裁小牍,以伸布万一。”慧开回书赠谒,后又赠法衣、东山七叶(禅宗七代祖师)图一本及赐对法语二幅、无门《自警关捩子》一幅、先师月林师观禅师休道一幅等。并勉励觉心:“老僧年迈来日无多,幻身无限,汝宜加其愿力。”

  从此时开始,日本的兴国寺与杭州的护国寺就象亲戚一样结成了亲密往来的关系,尽管历史已过去了750多年,但日本的兴国寺至今保存的完好如初,一代又一代的兴国寺僧人都知道中国杭州的护国寺是他们老祖宗的得道之地,一代又一代的兴国住持都渴望有朝一日能率领众僧侣到杭州护国寺来寻根认祖。但是他们不知道,杭州的护国寺今日安在否?寻根之愿何时能来到?

 

《佛学大辞典》中对于“普化宗”的解释:
【普化宗】

    为日本临济宗之一派,以我国唐代普化禅师为鼻祖。又称普化禅宗、虚无宗。在日本则以心地觉心(无本觉心)为始祖,以‘明暗双打,虚无吹箫’为宗旨。此宗徒众称为普化僧、虚无僧、荐僧、暮露(褴褛之意);蓄发,未制戒行,胸前佩挂袈裟,头戴深编笠,吹奏尺八以乞讨米钱。

   普化为盘山宝积之法嗣,后赴镇州,言行佯狂,悲号歌舞,常往来于城市、冢间,手振一铎,口中诵偈,时人称奇。其时,河南府有张伯者,因倾慕普化之风范,遂以竹管仿铎音,称之为‘虚铎’。其后又有张金、张范、张雄、张参等人传承其风。张雄曾入舒州灵洞护国寺修禅。时值日本心地觉心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日本建长元年)来华,至护国寺礼谒无门慧开,而与张参为同门,一日闻张参吹奏虚铎,叹赏其清调妙曲,乃就其教,尽禀秘奥。

   建长六年,觉心携张参之徒宝伏(法普)、僧恕(宗恕)、国作(国佐)、理正等四位居士返日。在纪州由良创建兴国寺(原称西方寺),于山内建普化庵,又称广化庵,是为日本普化宗之滥觞,现今该地仍称为普化谷,或风化谷。其后,该宗以金先派、寄竹派为主流,各以一月寺、明暗寺为主。其中,寄竹派盛唱‘尺八吹箫禅’,其托钵僧行脚全国,弘扬‘明暗尺八’。

   至镰仓末期,浮浪之徒多能吹尺八,渐混入寄竹派。江户时代,此宗已呈现浪人集团之型态;其时,幕府常以彼等作密侦,给予种种特权,并为之建立铃法寺,由是权势日张,弊端迭起。德川中期以后复衍生诸多流派,弊害更甚。

   弘化四年(1847),幕府禁断特权优遇,至明治四年(1871)该宗更被废止,宗徒多被编入民籍。后于明治二十一年,该宗宗徒会合,致力复兴,遂获准再兴伽蓝,而于东福寺山内善慧院成立明暗教会,于由良兴国寺成立普化教会,于京都妙光寺成立法灯教会,并恢复虚无僧之行脚。

   普化宗并无依据之经典,仅以‘虚无吹断’为禅那至上之法,亦即藉吹奏方式而断尽烦恼,了悟虚无之境地。[宋高僧传卷二十、景德传灯录卷十、普化宗杂记卷上、卷下、虚铎传记卷上]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