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尺八 日本尺八讲究内唇口风 这几天尺八心得分享: 适应到后来发现用到上唇的内缘出气,音量与共鸣都可以兼顾。印象中神崎宪老师吹奏的上唇比较突出又松驰。这样在俯仰时比较顺畅。我发现这是上唇内缘的口风,比较起用上唇前缘比较不会受唇状况影响,因为内缘通常是与下唇含着,不接触空气,是比较平的地带,对出气的顺畅度也有帮助。不过出气角度需要调整到适当的位置。这样也可以让嘴唇放鬆,让唇部自然一点的吹奏
以前听塚本平八郎先生就是强调要这样的放松口风吹奏. 上回有人提到口风要松的问题,今又有人问到对松口风不解,尤其如何吹高音等问题.这问题我的体会是"上唇"的关键问题: 吹箫是由上下唇所控制下的气流(气束)与箫吹口所产生的气鸣,上下唇的互动关系有微妙的角度变化与气束的集中度。说来复杂,先提个使用到的〔上唇出气位置〕,我把它归类为上唇的〔内吹法〕与〔外吹法〕,内吹法是上唇放松,气流由上唇下偏内位置与下唇互动关系变化出气角度,用到上唇较内缘,当吹高音时,上唇也维持松弛,只是下唇变化开口量,配合气流大小来变化高低音,这就是松口风典型。另一外唇吹法是上唇变化松紧,主导操作气束的变化强弱与角度,这通常会用到上唇的较外缘,这在吹高音时也会以紧口风(上唇张力下抿)操作。 我觉得一般的学习过程先由上唇操作法容易入门,而下唇操作法才是比较理想的口风方式,其比较优缺日后再谈,大家检验一下自己是怎样操作口风变化?高低音、大小声变化时,看看嘴唇是怎样变化?
初学阶段需要微收上唇比较容易集中,不须太用力,说是容易实际上变化需要自己体会,丝毫之差就有很大变化.一面听箫声,一面掌握变化,省力又箫声明亮的高音才是理想位置. 外切式口风需要宽阔的口风,音色才会出来,若只用小范围出气,可以吹纯声或小音量,音色不会饱满,外切吹口的饱满音色必是宽阔口风,不会是圆口风,应该是椭圆与细扁的变化.其扁口风之意不是压抑口风,这音色差异很大,松口风的平阔口风的扁,不是压抑上唇的扁口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