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6
08

谈现代尺八制作与型制变化

一般来说,尺八为竹制、打通内径,外斜切吹口、管体上开五个指孔,以激发气簧震动与管长耦合共震而发出音高的吹管乐器。但是经过时代与流派要求不同而产生了制作上的些许变化。由于不同尺八流派在演奏尺八时气息的控制技巧略有不同,不同流派的制管师会在制做尺八时,会依照不同流派间演奏的倾向与要求,进行开孔位置或是音色上制作的微调。于是不同流派之间除了有明显歌口3镶嵌样式的不同外,对尺八细部的制作要求例如歌口的大小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趋向。笔者于日本进行田野调查访问时发现,除了特别专精的制管师与演奏家之外,就连许多尺八演奏者对于尺八制作中的差异,了解亦是相当有限。而部份现代制管师如果没有学习过不同流派的演奏,在制作时似乎也逐渐模糊了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而仅在歌口上镶嵌不同图形,用以分别不同流派的尺八。


由于制作人陆续学习了明暗流、都山流与琴古流三大不同流派系统的吹奏与尺八制作,清楚的认识到不同尺八流派间,不仅演奏思维不同,在制作尺八时,更因制作观念的不同而有不尽相同的制作细节要求。于是进而引发了研究现代尺八不同流派之间音乐发展与尺八制作发展相互影响的关连性和流派之间的异同。不仅作为实际制作与研究上的参考,也提供尺八演奏者在吹奏尺八的同时,对尺八作为乐器上的各项物理特性与不同型制的选择能有更清楚的认识。


尺八虽然源自于中国,但是宋朝之后逐渐在中国绝迹,仅在中国的许多诗词与律制的文献记载中能看到尺八的相关资料。但是在相关制作方面的叙述多为简易的描述,没有留下任何在制作上详细规范的文献。但是尺八在流传到日本之后,不仅持续的发展,也留下了许多历史考究、流派、制作或是相关音乐文化研究等极为大量的文献。笔者选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以乐器型制知识、制作工法研究、流派研究三个类别进行探讨。透过乐器型制知识的探讨可以观察到尺八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于尺八的型制在外型上的认知如何转变。而以往被视为秘而不宣的尺八制作工法也在近代逐步的推广与出版了许多相关文献,透过这些文献的考证,能够了解现代尺八在制作技术工法上如何演进。由于不同流派对实际吹奏上的要求略有不同,也影响了流派之间的尺八型制有些微不同,透过流派关系之间的探讨,更能够了解不同流派之间的细微差异尺八的吹口称为:歌口。


乐器型制知识
不管是甚幺乐器的学习,通常一开始除了实际的乐器之外,就是从教材的介绍开始认识乐器本身。在日本有多样的尺八教材,选择参考教材是每一位学习者一开始最为重要的书籍。江户中期的琴古流创始人初代黑泽琴古(1710-1771)除了是一位优异的尺八演奏者之外,同时也是精于尺八制作的制管师,在他1769 年的〈尺八细工规矩状〉中的属名自己是「尺八细工师」。而这份〈尺八细工规矩状〉也是目前可以找到现代尺八型制与制作细节资料中,最早也最重要的文献。文件中的图说除了订定出了尺八制作选用竹材的竹节位置型制之外,同时也画出了相对的开孔位置,但是在制作的竹节尺寸要求,以及开孔的割法4上并没有做出数据上的描述。初代黑泽琴古的弟子宫地一闲(生卒年不详)(一闲流的创始人)也留下了一本《一闲先生尺八笔记》(年代不详),其中对于尺八制作的方法,更近一步的详细规范了竹节位置的尺寸与割法。指出从管尾出口处到第一个竹节的长度为三寸5,并具有三段竹根;第一个竹节到第二个竹节的长度为四寸;第二个竹节到第三个竹节的位置为五寸;第三个竹节到呗口为六寸,全长一共一尺八寸,并且描述了前四孔之间的距离为一寸八分,也就是全长十分之一等距的十割法开孔方式6。江户时期(1603-1868)的制作文献中,从没有明确尺寸规格的黑泽琴古〈尺八细工规矩状〉到宫地一闲《一闲先生尺八笔记》则开始有了明确的十割法纪录,这个型制从江户时代中期,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现代尺八竹材型制规范的基础标准。虽然在江户时期关东与关西等不同地区已有不同的流派出现,不过由于当时的尺八主要是在佛教普化宗寺院中作为修行的法器,因此当时的尺八称为普化尺八,开始采用靠近竹根处的竹材进行制作。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