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生吹奏天籁之音 一尺八寸的禅境
对香港许诺而言,尺八是可令人「自我圆满」的法器,可在何时何地、人前或独自吹奏,并从音色中领悟「定」的境界。
在日本与同门向普化宗的开山祖师像献奏。
对许诺而言,尺八是可令人「自我圆满」的法器,可在何时何地、人前或独自吹奏,并从音色中领悟「定」的境界。
【艺术人语】
「一吹为断一切恶,二吹为修一切善,三吹为度诸众生。」尺八修习者许诺手上的《日课经》,道出这根竹子的存在意义──吹出无韵之韵的禅境。它不是乐器,而是助众生修行的法器。
在香港,掌握吹奏这根一尺八寸竹子的人,寥寥无几,许诺是其中一人,更是少数位于京都的「尺八根本道场」明暗寺的港人弟子。
现年40岁的许诺,做过各种职业,现在平日是南丫岛上的面包烘焙师和素菜餐厅的「一脚踢」,侍应、洗碗都做。营业时间过后,就是他和尺八共处的时光。谈起与尺八的缘份,他说,要回带去2004年,当时,他参与过业余剧场的演出。
边当鬼屋演员边自学尺八
「那时我写了一个有关形体的剧,叫《我》,在艺穗会演,当中很多即兴元素,包括灯光和音乐,那让我知道音乐对演出很重要。我本身没有音乐底,于是就看看有甚麽可学。本来想学太鼓,但香港没门路,后来听了鬼太鼓座的音乐,当中有尺八,觉得一根竹子,才五个孔,应该好易学,又便于携带,于是买了一根木制尺八,看YouTube自学。虽然吹得出声,但我仍不满足。至2007年时,音乐创作者素黑有个『全黑音乐会』,当中有尺八演出,于是我联络她,她介绍了我跟随陈伟光老师学习。
尺八出名难学难精,正是只有几个孔,要吹出天籁绝音就更见技巧。遇上对的老师固然重要,自己勤力练习才能驾御这根竹。「刚好我学习尺八时,在杜莎夫人蜡像馆的鬼屋当演员,有客人来我就负责去吓他们,没客时就练习吹尺八,有时一日可以吹八小时,我一做就是五年。」
京都迷路竟拜得名师
学艺近十年,许诺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演出,约三年前开始授徒。但这根古老竹子,也令他萌起去京都深造的念头。
「尺八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却在中土消失,于是我去京都找老师。竹保流和都山流是尺八两大流派,他们有很多曲会用尺八和筝、三味线等一起演奏,像一队band。但我希望学到寺院流传下来的『本曲』,简单来说是只有尺八独奏,于是我决定去京都明暗寺,那是日本尺八的根源。」
明暗寺是日本禅宗之一个宗派普化宗的寺院,也是尺八的「根本道场」。寺院内的「虚无僧」透过吹尺八学习「定」,并在本曲中寻找智慧。往京都的「稽古」之路(任何传统技艺的学习,在日本也称为「稽古」,即学习古代事物之意,出自《尚书.尧典》),并非一帆风顺,却处处有惊喜。
「去年3月,我去寻访明暗寺,那时我踩单车,根据google map上的指示去了『明暗分道场』,但原来是民居,当时不知怎算。突然后面有个阿伯走来问甚么事,我说了尺八和想去明暗寺,对方说他认识一位老师叫仓桥义雄(当今日本享负盛名的尺八大师),于是就介绍我给仓桥老师。
尺八有一定规格,传统尺八(上)由竹根开始,去到歌口共七节,总长度最理想是一尺八寸。超过一尺八寸(下)的称为长管,音色会较响亮。
秋月铭 海山铭 地无尺八
尺八皆由人手製造,上面通常刻有製管师的名字。
位于京都东福寺境内的明暗寺,是日本尺八的根源。
随老师学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当初遇到的阿伯正是明暗寺的导主,于是我再找他,胆粗粗问他可否教我,他说ok,就开始了在明暗寺的稽古。
在日本学艺,门派分明,甚少可以一脚踏两船。但许诺遇上的尺八老师们,都十分开明。「仓桥是琴古流的老师,他认为学习尺八,就如进入大学一样,只要你愿意,甚麽么也可以学;明暗寺的导主也抱这样的心态。所以他们都容许我两边学。正如仓桥老师说,我从他身上学的是尺八音乐,在明暗寺学的是音乐以外的事情。」
音色没有对与错
虽已学习尺八十多年,但在日本拜师,一切又要由头开始。「日本许多稽古,都实行『打大佬』制,每过一关就会得到一张『免许状』。由入门到取得导主资格,就有七级,需时至少五年,成为导主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许诺每两三个月便飞去京都稽古,现已习得入门之后的「平许」资格。虽然还是「初学」阶段,但入得明暗寺,都是有备而去的人。「入门是要考核的,并不是一张白纸入去。明暗寺的考验不只是技巧,而是心态,以及对吹禅的了解。寺院不是音乐学校,老师会谨慎地了解学生的动机,才能引荐入门。」
尺八于明暗寺而言,不是音乐,而是心的修行。许诺曾问住持有何嘱咐,对方说:「你技巧已俱备十足,只需如常生活,透过吹尺八学会放下一些东西,甚至是对尺八的执着。」如何透过尺八学习放下?许诺举例说:「学音乐要求音准,那就会产生对与错的观念,但声音没有对与错,如果你能接纳不同的音色,那空间就很大,一个指法也可千变万化。明暗寺的尺八永远是独奏的,因此也没必要执着于音准。如果你用这个心态去探索,你可以有更多突破。」
许诺在京都跟随尺八名师仓桥义雄(左)「稽古」。
许诺一边以成为导主为目标,一边继续在港授徒,但三年来,真的继续学下去的,就约十人而已,而且是不定期的学习,与持之以恒的「稽古」有点距离。但许诺说:「香港人太忙没时间练也是事实,我有调节心态,陈伟光老师也有提我不要太急,如果他们做不到就会产生抗拒。既然有缘接触到,就应该给他们美好的经验。」
本文摘自苹果日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