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友: 如各前辈能多分享初学心得,想必可以让初学者少走很多冤枉路。 文松老师文中所说"领音"与"唇起音"能否再具体详加说明? 经常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最佳口风位置跑掉了,又得重新找, 且不一定重新找就能找到,往往因找不到就中断练习, 想必最佳口风的位置是须经过长时间练习并练就文松老师 所说得搜寻口风吧!
文松: 领音与唇起音,在以前分享的音头讲解录音中有. 请参考. 唇起音可能没说很详细, 它是南管箫法中偶而有用到的,以唇控制音头之起. 上唇稍抿,闭气而开出气.好像 发p的音.详细须自己体会,或当面看比较清楚. 纯音与共鸣的层次变化而形成箫音的一种浓淡对比的意境。这样理解对吗老师?
文松回答: 是的!簫聲共鳴深淺間的變化,就是可變化濃淡的簫聲,為曲情發揮增添了素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