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製箫 文松实验于2007秋冬 有感于中东古老文化中ney迷人的音色,乃想实验以芦苇製箫,
日前已经成功实验竹节自然调律法,可以完成共鸣与音准之控制.
时值正秋之季,乃四处寻找成熟的芦苇... 以前遍佈的芦苇都已经被牧草佔领,找到溪流源头来回一趟,终于找到仅存一丛.
仔细寻找成熟的芦竹,有几株历经溪流波淘过的老竹,採了三根下来,整理后如图: 材料还没乾就先实验一把,古法制作的低音管,共鸣调出来仍旧迷人!带水的材料响度较低,不过可以做个纪录日后可以比对音色差异.为使音色接近ney,我将吹口弧度加大.
与ad细管一起拍摄参考图片:
试吹音色参考:飒飒秋风 秋色
芦苇的纤维虽也坚韧,但比较轻质,管壁较薄,共振传导性高,音色比较鬆透.尤其低音,相较竹子的密度高,硬度也高,音色较扎实,穿透性高,声音能量较强.
两者的耐用程度竹子高,不过芦苇若稍作处理,我想也可以保存很久.等乾透后会再细修并做处理.
在製作上芦苇的做法比较简单,也可以说比较难,简单在于其材料处理容易,难在于需要很适切的掌握其特性,因为它的调整空间很小,要製成理想的音准与共鸣,颇费思量.
各有各的特色,吹芦苇箫稍轻鬆些,重量轻,灵敏度高,管径小更省力,但也需适应好适切口风.与细管琴箫吹法类似,但变化较大,音色沙哑度与共鸣饱和度的操控范围大些.
弧形外切吹口实验音色:水影 马头琴之歌
弧形外切吹口的的特色是可以转换沙哑音色与纯淨音色,同样吹法也一样可以应用于吹U口来变化沙哑与纯音.只不过弧形外切吹口的沙哑音色别有一番沧桑感!
沙哑音操作精密可以吹在临界点上,可有很特别的声响,
音量也可以加大,前几天南艺大即将开音乐会的刘颖蓉来,
我试验沙哑吹法,她就很惊讶这麽小的管径可以吹那麽大声.
为了示范气冲音与沙哑音色,归纳讲解了口风稳定控制的方法.
主要在唇齿舌的相对关系.
比对芦苇与竹材差异,芦苇材料已经放置半年以上,乃准备製作一把U口琴箫,由上而下为:乾后芦苇,未乾前所製AD细管,CF竹製琴箫,DG标准U口箫
为整理后与竹节比较 乾后芦苇材製成CF细管(上图上方),与前作AD细管比较 湿材製作乾后有皱纹(右),全乾后製作则外表平顺,两者音色接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