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14
03

少云再谈尺八补土的地和材料

 再聊尺八补土的地和材料,记得这是第二次聊尺八补土的地了。


       首先感谢竹风老师提供一些老尺八给我学习和维修。也把他自用的海山、州凤二尺四给我大修,再次感谢老师的信印。


       这次维修了很多管老尺八,基本上全是大修。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砥粉、大漆、水三者调成膏状,干后形成的固体,我们称为地。这才是日本尺八补土,严格意义上的地。当然现在有很多补AB胶的,或其它的都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能称为真正的地。至于调成地的比例,以前有有一张详细的比例表,大家可以参考下。大至是大漆占有一份,砥粉占二份,水占一份。


      尺八的音色我认为除了内径曲线外,材料占很大的因素。那种通透、细腻的音色、我想很大一部分还是取决于材料。尺八用材学问非常大。尺八音色的层次感,跟材料软硬的配比有很大的关系。尺八音色的细腻跟纤维粗细有很大的关系。尺八的通透,跟补土材料及内径漆面有很大的关系。但乐器随着吹奏时间的加长,音色会有改善,一般会往好的方向改变。


       尺八的材料一般是日本真竹,相对来说,日本真竹材料竹黄层和竹青层软硬密度相差更大,更适合支撑乐器高、中、低音区的音色。当然也有台湾桂竹,我想如果是台湾桂竹的厚度,日本真竹的材质,我想是完美的。当然,也有些日本真竹非常厚的,可以做成地无管,但毕竟这样的材料太少。台湾桂竹美中不足的是竹黄层的密度稍大了些,竹黄层硬度也稍大了些,这样造成音色的层次感稍逊色,但灵敏度还是非常好的。


       这里重点聊一下地。调成地的三种材料,砥粉、大漆、水。水就不用重点强调了。有没有人想过,把砥粉换成其他材料的?我想很多人都试过。首先我们先介绍下砥粉,砥粉是日本一种山上砥石磨成的粉,这种砥石比较特别,这种石头,内部有很多用肉眼看不清的小空洞,你可以把他想像成海棉的结构,只是海棉的空洞肉眼可见。大漆是有脾气的,大漆干燥需要氧气、湿度、温度,如果刷漆过厚,温度和湿度过高,大漆表面会起皱,刷得过厚,表干的表层会阻碍氧气和湿气进入到漆内层去,造成表层起皱但内层干不了。


        大漆的这种特性,注定了他一般不能厚刷,一般最厚厚度在0.2毫米以下。当然一些面漆,采用特殊干燥工艺,可以刷厚在1.0毫米左右,但干燥时间非常长。砥粉、大漆、水调成膏状,刷在竹材内壁上,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就会慢慢干燥。这种地,一般一次可以刷 1 毫米厚左右,甚至可以刷得更厚。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这样调的地,可以刷这么厚呢?这主要取决于砥粉的结构,砥粉有很多微小的空洞,虽然砥粉调了大漆,但这些小空洞还是半开放状的,让湿度和温度能够渗透到内部去。


       这种结构的粉,其实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瓦灰,砖灰。另外古琴上用的鹿角霜。还有就是硅澡泥。其实这些材料区别还是蛮大的。我们也曾试过,用红陶土、黄陶土调过,但实际上稍厚些是根本干不透的。干燥性能、结构性最好的,我想硅澡泥排在第一。刷平性能最好的,砥粉调的地刷平性能最好。像古琴上有些稍差的琴,用瓦灰做胎,好的琴即用鹿角霜。对古琴没有深入研究,琴上做底漆,主要是在软的杉木或桐木上做一层厚的漆面,这样弹奏时琴面不容易磨损,另外就是漆面对声音有一个很好的传导作用。尺八的地,主要有两个作用,一、弥补材料壁厚不够,二、参与一起共鸣,起到声音传导作用。就目前来说,我们试过很多地的材料,砥粉补的地音色是最好的,最接近竹材的音色。或者古琴可以考虑,第一次底漆用砥粉调地稍找平,第二次用硅澡泥调地,最后才是面漆,这样的漆面是最完美的。在尺八上砥粉对音色的共鸣、传导都表现得非常不错。我想在古琴上,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砥粉调的地,是有性格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干燥透。水泥混凝土浇注后,结块也是有条件的。这里我们引用水泥混凝土的一个词,叫烧坏、冻坏。水泥混凝土浇注后,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引起烧坏或冻坏。这样混凝土的结构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砥粉调的地,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工艺的问题,出现地没有干燥好,引起砥粉结构力受影响,这就是尺八补地最难的地方。


       那砥粉调的地,需要些什么干燥条件呢?这次我们维修了很多老尺八,又总结了很多经验,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保证正常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情况下,湿度在75%-80%左右,温度在35度左右,是最适合地干燥的。但实际上很难达到这种工艺条件,必须要有合适的大漆阴室。一些容易出现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必须要保证大漆的纯正。当年采割的漆最好,底漆就可以。6.5分以上的漆都可以,漆分少,对结构力有些影响,但不是特别大。目前很多漆商漆里加了催化酶,初看起来,这种漆非常容易表干。但实际上这种漆不适合调地。漆表干速度过快,引起表面过早封住漆面,能深入到内层的湿气和氧气变少,容易出现地内层干燥不透的情况。


      二、每次地的厚度控制在 1 mm左右,过厚,不容易干燥透,易出现干燥过程中收缩开裂情况。过薄,费工时。


      三、这个工艺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往往不是大漆阴室的湿度和温度等。空气对流,在整个工艺中,是最难的。由于我们补的内孔,如果孔两端头空气不对流,湿气和氧气不容易进到内孔中间去,这样会造成,孔两头补的地己经干透,但正中间的地还是软的这种情况。


     四、天拿水等挥化性化学物质,会影响地的干燥。这是我们这次维修老管发现的一种情况。


    五、地的干燥,12小时左右一定要表干,24小时左右一定要半实干,72小时左右一定要全实干。如果没有做到这个工艺,后续虽然干了,也是对结构力有很大影响的。这样的地容易脱落。如果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干燥透,建议清理掉,重新上。


        这次维修的日本老管子里面,真正的地补的管子,非常少。我总结了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有用化学腻子补的,如AB胶之类的。


     二、稍好些的,用砥粉加胶水调的。


    三、也有一些由于以前工艺条件有限,工艺没达到的,地的结构力受影响的。这样的乐器,吹奏的时间稍长,内部补的地,就会成块成块脱落。这次的有支尺六就是这种情况。


       总结了下,真正达到工艺要求的,非常少。日本尺八现在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因为工艺上难,就去想一些简易,但对音色有影响的方法去做。用砥粉加胶水调的地,音色上厚实有余,但通透性不够,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从工艺上去解决问题。如果工艺正确,用地去补,比用AB胶等,工时上是相差不是很明显的。


      这是我对地的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希望大家更多地去总结、发现一些规律。把工艺做到极至。


来源:少云管乐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