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个业余笛箫制作者,开始时兴致盎然,埋头瞎弄,工具简陋,也不明白工序,三下五除二做完,弄砸了,兴趣、信心慢慢地消耗殆尽;后来,感谢有了网络,有N多免费资料可以下载参考,兴趣与信心重新被点燃,然而,事情进展亦并非如自己想象的简单,虽然制作方法更加明了,眼界开阔了许多,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许多,做出来的笛箫依然是不尽如人意;再后来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变,认识了一些DIY高手,并得到了一些指点,见识了不同的制作方法,于是制作水平又得到了提高,然而,有的高手业余之中亦要卖笛箫赚取点辛苦费,权且以卖笛箫来满足制作资金之需,技术当然不便完全告诉我,即便是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也未必能全部吸收。
在学制作路程上,我是比较幸运的,得到一些高手指点外,还有一位高手愿意收我做徒弟,不但不收学费,还倒给我工钱,他就是我的恩师——孤独浪客。在声学和空气学等理论知识上,申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原理,有时我们在QQ上聊到凌晨两点;周老师则是有问必答,毫无保留;还有一些老师不愿让我提及跟他们学过的,在此只能默默地感激他们。在制作路上,学得越多,就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小小的一根竹子里面居然有这么多学问。这和自己学书法艺术都类似,刚开始以为书法很简单,就一种黑色、几种字体,没什么复杂的,随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却发现中国的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单就楷书一种书体,一辈子也学不透、学不完。
随着懂得的知识越多也懂得了我们中国的笛箫制作除了有很多长处外,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多前辈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的从国内外的乐器制作中吸收营养,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笛箫制作确实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单就音准问题就足够让人头疼了,市面上的笛箫十有八九在常用音域都有问题,如果按长笛的标准来衡量,笛箫在第三八度几乎就无音准可言了。中国的尺八传入日本后逐渐改良,在制作者和科学家的合作下,优秀的制作者制作出的尺八音准和性能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世界音乐界中得到了认可。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是中国各行业里的传统说法,我认为是限制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一种不良观念:很多艺人对自己所掌握的一两样绝技密不传人,有些人宁愿让自己的绝技烂在棺材里也不传人。可笑的是,有些人掌握的所谓“绝技”人家早就在著书中公示了,只是他(她)没看到,以为是自己独创;更有可笑者,从别人书上学来的在网上神秘兮兮地说出来,说是自己的经验,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个高手。这和日本做尺八的现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没有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协助,日本的尺八到现在恐怕都是音准难以得保障,更别说内径曲线的改进;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尺八的详细制作工艺、尺寸都是公开的,还有视频教程,完全不似很多中国艺人这般保守。这部分人如此保守的原因,无非是怕别人学会了自己的绝技,混不到饭吃。这点在以前封建社会,或许事实真的如此,但如今世事已非往昔,网络的发达,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再象古代那样过分受地域所限,几乎没有多少秘密能永世保密。你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绝技,别人或许早就超越你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在自欺欺人。如果一味保守而不愿交流,迟早别人也会超越你,因为别人愿意交流,见多识广,超越你也就不是奇怪的事。
退一步来说,有些秘密就算说出来了,别人也未必能掌握,还得靠天赋和自己的努力。尺八的技术和数据够透明了吧,中国目前也有很多尺八制作者,但试问有谁的作品能和日本的大师的作品相抗衡?在日本,真正的尺八制作大师又有几人?不是把所有的技术和参数都公开了吗?为什么大师就这么少呢?制作者出现如此差异不在技术、不在参数,在于人、在于心,需要制作者不断地修行、感悟,“秘密”就在于此。制作的高境界不是技术,也不是参数,这些都是相对比较死的,学好并运用这些技术只是基础,个人的修行有多高,制作之路就能走多远。这估计就是大师少的缘故吧!有的人制作到一定阶段,再做下去一辈子也就这个样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吹奏技术下滑,制作出的东西只是在退步。
就我目前学到的东西,自问还是非常地浅薄,但我也相信,很多人要学到我这个程度亦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人学一辈子也达不到我目前的水平。自己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如此的艰难,从而更能体谅初学者无从下手的困境,特地把自己的制作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爱好者投身其中,共同研究。也期望藉此星火燎原,众人捧柴火焰高,慢慢地推动中国笛箫制作行业的发展,让民乐之花开遍神州,不会再有人喜欢民乐却因为乐器本身的问题而放弃民乐,甚至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去碰民乐。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笛箫能像尺八那样能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并喜爱,甚至是超越尺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