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8
10

文松箫作者对箫声共鸣的研究

 箫声共鸣研究音色在乐器本身上占据重要因素,例如材质,吹口,音孔与内径曲线都有相当多关键因素,先不谈乐器上的问题.就吹奏者的口风与气息控制上可以改变音色/共鸣效果来说说.

箫属于气鸣乐器,两端都是开口形气鸣,声波是由空气在吹口处产生的气鸣,其频率为管长与开口率为其波长要素,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根据这原理气鸣乐器的声音不是乐器震动的声波,只是气鸣腔的声波,与材质无关,但实际上竹材的种类,密度确有实际的影响,我认为那是气鸣声波与箫管材质产生的共振效应,而使音色改变的原因,也有大部分不是材质密度问题,而是箫的规格性能做得不够精良,而造成共鸣效果不佳,这才是大多数.

来说口风与吹口间的关系,这是吹箫者的功课,有几个过程进阶:

 1箫声出现,但气声明显,沙沙声带著箫声,高音吹得很大声,低音吹得很小声, 觉得丹田力气不够.这个阶段是还没掌握到良好口风的情形.很多的气都浪费在外,不是气鸣用.

2.箫声已经可以很清楚,也吹得很圆,但是低音不够厚实,高音的音量小不了,低音音量大不了.这个阶段已经有较熟练的口风角度控制,但对于气束的缩放还没有掌握好.

3.箫声张力已经可以控制自如,但音色并没有变化性,只有吹出单一种箫声,不含多共鸣谐波的箫声. 这种情形或有乐器的因素,在吹奏者掌握气束角度与强弱上,还不够变化微调的功力.


十多年前,有位来自香港的专于丝弦琵琶的艺人,据说师承清朝宫廷音乐,他有高超的琴艺,却流落无依,辗转借住于一位箫友家中(后来不幸意外过世),他当时见我这位箫友吹箫,指点他,箫要吹出把乌声,当时一直他无法体会他所说的把乌声是什么,而这把乌声其实就是双谐波的共鸣效果,就是高低两个八度一起吹出来,我一直强调的共鸣效果,到四年前,这位箫友在寒舍品论箫时,才恍然大悟,提起这个故事.


在琴箫试听中,张维良的吹奏对共鸣声的掌握很好,曲风虽各有异,在音色共鸣变化上,他有深入于这方面功夫. 共鸣音色变化并不是用于所有的曲子,我是建议这口风能力需要练习好,可以收放应用于自己意境的表现上.给大家参考! 箫声音色的变化可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共鸣音色变化,一个是气声音色变化气声音色是口风与入气角度的变化,造成箫声带沙(失焦)声与纯净的箫声。

共鸣音色的变化是操控箫的物理特性,让共鸣谐波产生变化(浓度与组别变化),这样的共鸣变化具有层次感与丰富性。在实际的作用练习上,气声的部分简略不谈,这就像初学到熟练的口风变化过程,容易体会。


共鸣动作的实际变化可分两个部分来谈:

1低音共鸣第一个八度的音阶,我把它归类为低音区域。

低音区共鸣可以由喉舌下沉来增加口腔的空间,可以增益低音的厚度,不过真正的共鸣其实是操控箫管的物理(多重泛音谐波)特性。其关键在箫性能与口风的气流强度。低音域的箫声口风是相对宽松缓和的气流,但共鸣的变化是变化气流强度,让高频谐波出现,甚至高过基频箫声很多,若箫性能好,相随的谐波会很多组一起出现。这时就可以因为气流的变化,改变了箫声的共鸣浓淡变化。实际的练习可以由筒音开始,因为筒音是箫最丰富共鸣的一个音,它的泛音列比其他音阶更多。一般教材都教导以宽松的口风吹低音,让气流变缓,以增加低音的厚度,若只有将气息减弱,一样是低音,但这是单薄又小声的低音。低音的厚度由宽松气息增加,所以吹高低音时嘴唇要控制其开口量的大小,让气束变化集中度,也因而变化缓急流量。再由口腔的空间增益低音的厚度,这是针对低音第一组声波的加强。


在实际的低音箫声饱和度的感觉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是谐波共鸣有没出来,还有出来的深浓度。这在口风操作上是渐进的气流强度,略收宽松口风,并同时曾加气量,可以将低音的声波达到定点强度,接著产生音色质变,这音色质变其实是第二组以上的泛音波的出现与强度升高过程,直到超过第一组的指波时,共鸣感就会觉得够强,若箫的共鸣深度够精密,可以在增加谐波强度,直到超过甚多,此时箫声的质变会变异到类似喇叭的声响。由浅入深,低音共鸣除了尝试出现与不出现,还可以操控浓淡变化。


由筒音的适应后,在同一口风状态,随意变更音阶,好的箫是维持一样的共鸣度变化音高,深共鸣,整体音阶都是深共鸣效果,浅共鸣或无共鸣亦同,变化音孔开放位置的箫声都是维持相同的共鸣度,这就是理想的箫性能。这样就可以由口风的气流变化共鸣深浅浓度,应用于曲中的乐句对偶,或旋律中的浓度变化,增加曲情之丰富创造力。渐层度的变化范围决定于共鸣深度,可以深叠共鸣就可以参控其深叠到纯声的范围,这样的应用好像绘画的颜色的增加,创作材料增多了,发挥的效果就丰富起来。再提醒,先由筒音练起,先练共鸣饱和度,然后回复到不共鸣纯音,熟悉后渐层性就出来。


2高音共鸣第二个八度与第三个八度的超高音,归类于高音区域。

其共鸣效果仍然以筒音为最丰富。高音的共鸣谐波因为比较高频,除了筒音外有浓厚的共鸣谐波的“水雾声”感觉,还有下把手音区还可以有五度音明显的近频泛音外,其余各音孔听起来的并没有浓厚的重叠感,其共鸣音频是比较高频谐波,会产生一种圆润质感的谐波,也因此我称之为[水声]。高音共鸣的出现先决条件是口风与吹口角度的吻合与集中度,只要箫的谐波特性够好,清脆又圆润的音色在此时自然出现。


但在筒音的第二八度,却可以类似低八度般的多重感,因为它与邻近的倍频五度音(背孔不开才有)与第三八度音可以紧密重叠,并且其振幅可以超出基波很高。它的共鸣效果是值得好好发挥的!可以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再谈到口风的收摄,在高音区与低音区需要分别,并熟练其变化的一次到位定点。高音收,低音开放﹔收摄而集中的高音口风,若吹口气鸣角度适切时,箫音是很乾淨的,若需要改变音量,就是开口量与下腹(支撑点)出气配合,这样箫音就稳定转大声。若想变化纯声与水声,那须在入气角度上作一点点切角变化,并配合出气的流量的加强与减弱。纯声与水声的变化在u吹口上变化量是没有唐吹口那般的明显,因为唐吹口可以纯度很高,u吹口的纯音类似雅箫音色,比较干净而纯淡,水声出现时,圆润而饱和。



3流畅感与应用分开练习高低音区的共鸣变化操作后,在应用的过程里,首重其流畅感。

流畅感可以分两个部分来谈。音阶转换的流畅感,还有渐成变化的流畅感。其顺畅的变化关键与箫物理性能很关系,再就是口风的稳定性,还有气流操控的线性度。在实际的操控中,上嘴唇扮演很重要的关键任务。而在适应最佳气鸣角度加上下嘴唇的配合(实际是下颚的细微变化),上唇是负责收摄出气范围与集中度,下唇是负责与上唇互动成出气角度的细微变化。若移动左右会变化气束宽度与上唇使用位置,还有出气形状。



若前后变化则会影响到气鸣角度的变化,初试操作时,容易一变化就没箫声,或失焦,这都是一次变化太多,注意心动,唇微动。一开始最难的在于稳定度不够,忽而掌握到忽又消失,这飘移的现象需要靠吹奏的时间增长,来练就双唇细微的控制力与稳定性。还有一个关键经验提供参考,每当吹奏口风掌握很流畅时,将箫放下再从新对一次,是否能快速一次到位,练习这样的搜索口风定位法,让每次的练习是累积上次,而不是归零重新开始。理



想的流畅感有以下三种应用:纯声的音阶变化流畅度(用于乐句对偶,或乐段情境营造)共鸣声的音阶变化流畅度(用于乐句对偶,或对比饱和度、力度)音区的变化流畅度(音乐性的美感)共鸣层次的变化流畅度(箫曲的丰富曲线,长音的美感)这只是个人的体会,抛砖引玉,有待大家共同开拓更宽广的箫艺应用!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论箫的大漆工艺  (2019-9-26 17:23:50)

梦回长安 尺八曲 箫曲  (2019-8-31 9:27:13)

尺八曲《短歌行》箫曲简谱  (2019-8-28 14:58:21)

日本五孔尺八和中国八孔尺八  (2019-8-20 0:12:43)

心如止水 尺八谱 箫谱  (2019-8-20 0:6:4)

今古箫声说尺八  (2019-8-5 17:31:38)

有笛子洞箫基础学尺八的优势  (2019-7-28 14:39:51)

古文新译《洞箫赋》,一曲洞箫的颂歌  (2019-7-1 22:39:0)

台湾尺八同好3D打印尺八和南箫  (2019-1-27 23:19:39)

郭大强谈箫学习五声音阶练习法  (2018-12-21 11:51:1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