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演奏用箫 作者简历:廖锦栋,字文松;民国四十六年生于南投县竹山秀林,自幼爱好音乐文学,幼年好笛,能闻曲写谱,少年失怙而寄情于箫声,内心多愁善感,外在开朗诚恳。职业专长电视工程,从事视听技术工作,历任国际牌技术部门工程师、受派赴日技术交流代表、任技术设计中心主管等计十三年;转任现职大岱视听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技术工作。虽专于理工领域,休閒生活却热爱传统音乐活动,亦爱诗文,因此曾就读空中大学国文系;亦曾师事李春荣老师吟诗、林正三老师汉学。
著有【草叶集│閒情偶拾】古典诗集,并于松山市郊四兽山麓之『黄蝉园』(山林古筑),结识易贤仕、夏宗尧教授等忘年交,假日于园中论和诗文,有诸多作品张贴于该园中。
参与乐团有:松山慈惠堂国乐,任吹管组梆笛手,拉弦、弹拨组客席;台北市市民国乐团吹管组、弹拨组;台湾歌仔学会文场吹管组首席;台大、师大崑曲社文场伴奏弹拨主三弦;文薪剧团文场吹管、弹拨;北管梨明社弦吹手;梨园戏艺师李祥石薪传剧团,主奏玉嗳品箫;台北民族乐团吹管客席;串门南乐团洞箫首席。
重要记事:
参加一九九九年亚太民族音乐会议,台北民族乐团受邀在汉城示范演出,担任洞箫、品箫、玉嗳、桐面三弦,等多型态民族乐器演奏。参与串门南乐团製作【南管曲牌大全】、【南管指谱详析】等演奏录音,负责洞箫吹奏,并著论文:『南管曲牌探源』、『论南管音乐风格』、『南管之美』等数篇辑录于册中。
本文后半段洞箫对南管的影响,曾发表于二千年大陆泉州南音学术研讨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