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对南管音乐的影响,除了在音律上,因为与琵琶间折衷融合而产生了独特的南管音律结构外,更进一步的,因为洞箫乐器的特性,在实际吹奏中,由南管琵琶谱所为洞箫留下的空间,让箫的灵活技法贯穿成完整的旋律,是南管音乐所呈现出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旋律特色也就关键于箫的发挥,洞箫音孔结构与指法的灵活运用。因此更证明了箫艺在南管音乐方面的重要性。
未来在箫艺人才的培养上,希望能受到进一步重视,更加强培训,以期在南管音乐的演奏水平上,能有更进一步之突破。在音色特质上,南管洞箫的v型吹口方式,使得音质纯淨,更形成其静谧幽雅之质;再加上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有“雅讼”之名,更让南管音乐有“千载清音”之誉。南管音乐特质与洞箫之密切关连性,让箫有宽阔空间发挥,箫在南管音乐中可谓如鱼得水,缔造“箫韵之华”。
南乐的音律关键在箫与琵琶,尤其古法製乐器多以样板尺寸做参考,琵琶在品相距离上好掌握,不同材质只会有音色不同,音律不影响;箫者不同,每支箫竹各异,其内径、长度、音孔大小等等都对音律有所影响,製作者多半不熟箫技或音律,因此传统在音准掌握上参差不齐,南乐合奏的水平也因而存在著变数。竹箫难掌握一致性音律,因竹材的差异性变数多,在木箫上较能得到量产的一致性音律品质,木箫音色上与竹箫虽有差异,据笔者经验,若採硬质乌木与高密度老竹比较,同样开以v形吹口,音色已相当接近。乐器製造商若能以木箫量产,对南管的普及,音律的标准化有帮助,也让学习者有标准可依循。
两岸南乐在音律上有基准音高的差异,在洞管音高上,台湾高西乐标准有50音分,大陆则合西乐标准律;戏曲的品管方面,台湾则低大陆50音分;基本律制的差异,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传统音乐能保留其传统风味很重要,因此在洞管唱奏中,可维持传统音律模式;若在戏曲中,为考虑其它乐器的加入,则以标准律制模式;这也是另一种折衷。笔者在“串门南乐团”的表演也以此模式定音,戏曲中即可加入洋琴、大阮、曲笛、中胡、南胡等国乐乐器,以利增宽音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