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7日,玉屏人民得到了解放。而玉屏城内仅有的几家箫笛店铺各守其业,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
1951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郑辉蒸、王金山、罗立祥、刘文忠、张仑山、洪以贵、聂凤鸣等16户18人组成了“玉屏箫笛联营制造厂”,其中有原来经营箫笛的商业小店主11人,直接生产的工人7人。联营制造厂成立后,由各户的产品、半成品、原材料汇集作投资股金计120万元(旧币制),采取股金分红,每户用两名工人生产和扶持店面,货源主要向农村的制作艺人订购半成品。
联营制造厂起初时,产销经营较为旺盛,第一笔订货是重庆购货200对箫笛,随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邮件踵而至。然而,由于少数人打起了自己发财的小算盘,另立门户,成立了“玉屏箫笛工人联营社”,截断了联营厂的主要货源,从而失信于客户,再加之产品质量和价格等诸方面的因素影响,使联营厂仅存10个月时间便关门闭户了。
箫笛联营制造厂停业后,一部分小业主转向了商业、服务业、中药业等其它行业,一部分家居农村的,土改时分得了土地后,便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仅只剩下六、七户手工业者勉强维持箫笛生产。当时摆在几户手工业者面前的选择是转业好,还是继续单干个人发财好?正当两难选择举棋不定的时候,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10月,县委召开了全县手工业劳动者表彰会,极大地鼓舞了手工业者们的政治热情。于是郑辉蒸、聂凤鸣、刘文忠、杨辉、李凤山、姚源汉等六位箫笛艺人联合于1955年2月重新成立了“玉屏县城关镇箫笛生产小组”,成为了玉屏箫笛厂的前身。
(玉屏县城关镇箫笛生产小组成员合影)
小组成立后,一方面制定了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积极筹集股金397元和各种原材料,投入生产。同时加大对外宜传力度,拓开销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56年,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箫笛生产小组转为“箫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人员发展到44人,其中学徒12人。玉屏箫笛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当年7月,郑辉蒸代表合作社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介绍了玉屏箫笛的历史和玉屏箫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受到了代表们的关注。
1958年6月,箫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
1958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铜仁、玉屏、江口实行“三县合一”即撤销玉屏县建玉屏公社。随后,玉屏箫笛生产合作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工厂——“铜仁县玉屏箫笛厂”。
(铜仁县玉屏箫笛厂)
1961年9月,恢复玉屏县建制,玉屏箫笛厂由地方国营厂转为“玉屏县手工业箫笛生产合作社”。全社有职工64人,其中女工22人,学徒19人。下分制坯、刻字、成品3个车间,5个生产小组。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产品,进一步推进玉屏箫笛业的发展,从1958年到1967年近10年间,先后选派了10余名厂里的技术骨干到上海、成都、苏州、贵阳等地学习。他们学成回厂后,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进了生厂工艺,增加了箫笛品种,产品由解放前的甲级箫笛、乙级箫笛、短笛、口笛四种产品,发展到特制箫笛、特级箫笛、甲级箫笛、乙级箫笛、短笛、口笛、8孔笛、11孔笛、两用箫笛、三用箫笛、a.f.g三种洞箫、古琴伴奏的三均律洞箫等14种。箫笛过去不会定调,现在可以做定调笛,诗词图案由过去的7-8种发展到30多种。
党的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和玉屏箫笛产品的多样化,有力地推进了箫笛产销量的不断增高,使玉屏箫笛事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时期。下面将1949-1965年间箫笛产销情况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玉屏箫笛产品从1956年开始向外出口,其出口量逐年增加,到1965年,出口量达1.2万支,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宽,达日本、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文化大革命”时期,玉屏箫笛厂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产销量大幅度下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处于低潮阶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造反派随即掌权,便推行停产闹革命,废弃了厂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在厂里仅设两三个会计,立两本账,互不通气,厂里的文件、资料损失较为严重。
在红卫兵大串联期间(1966-1968年),路经玉屏的红卫兵大量购买箫笛。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厂里只讲生产,不讲质量,粗制滥造,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969年后,箫笛厂的生产经营渐渐清淡下来。
1972年出现第一次停产,工人们只得外出做临工度日,为时达半年之久。后经贵州省轻工局及进出口公司的多方努力,方才逐渐恢复生产。为避免再次发生停产事件,厂里规定每个工人每季只淮做31、32个工时,不淮多做,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勉强维持生机。
“文革”期间,玉屏箫笛厂被改名为“贵州玉屏县东方红箫笛厂”。
(贵州玉屏东方红箫笛厂)
1978年,贵州玉屏县东方红箫笛厂改为“贵州省玉屏县箫笛厂”。
1984年11月7日,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后贵州省玉屏县箫笛厂随之更名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箫笛厂”,并延用至今。(完)
来源:玉屏箫笛
相关阅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