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8
10

文松箫制作者谈十二律与七律之折衷

 十二律与七律之折衷由于南管调式由管乐器的转七调模式延伸而来,在转七调的管乐器中,是在匀孔制管才能达成。明清律家方以智在【通雅】中提到「以笛列七,则尺、上、乙、五、六、凡、工是也。.....每一调则闭二字,如闭凡、上二字,则为平调,闭凡、乙二字则为正调,闭五、尺二字则为梅花调,闭六、尺二字则为絃索调,闭五、工,则为凄凉调,闭乙、工,则为背工调,闭上、六,则为子母调」。

方以智所述与笔者实际演奏吻合,七律笛以闭两孔来吹奏常用的五声音阶:56123;将4、7音孔盖上,使七律的小三度接近十二律,当时以固定调式记谱,因此各种调所盖之两孔每调不同,其实若以首调制而言,乃将乙凡二音孔盖著就是了,典型五声音阶中很少有乙凡音,盖住正好可以使小三度音高与十二律制接近。


因此使琵琶的十二律音制与箫品的七律制,有了折衷融合的现象,此现象在〔南管音律〕章节中详述;就现今馆阁活动中,偏向洞管,普遍仅吹四管的箫而言,更有进一步十二律化的现象。匀孔南管箫,除了在开孔近距音口,使八度音加大以协十二律外,因为南管箫指法中,五空 X加盖前一孔下的四孔,就其音孔而言有稍高情形,因此其匀孔结果,将会“士”孔偏高较少,“一”孔不偏低;其音准有误差音者,只剩下倍思孔而已;倍思孔因为同样用于四空管之四空六音,若倍思音提高,四空六会太高,因此倍思音才以入士音取代于重要的大谱演奏中。笔者製箫将倍思孔稍做调整,使之音准接近琵琶,并将此孔孔径保留稍小,以维持四空六音准,就此结果,与琵琶音准更能相和。


南音初探附录中,日本正仓院所留唐朝尺八照片,其倍思孔与笔者所製箫,不谋而合。就实际乐器来说,琵琶品相的音位距离可以很精准地以十二律制制定,明朝律家朱载堉就提出精准的十二律弦长比例距离。但笔者对台湾诸多管阁的古琵琶做了解,发现其共同现象是,在五度音与八度音上有稍高的情形;笔者曾经在演出前的调音中,发现南管前辈们的音感,在五度音上也有略高的情形,以二弦定音为例,依他们音感所调之音,其五度音差通常较大。可能是长期在南管音乐的薰陶下的自然现象。


笔者对多数古老琵琶作音高测试,普遍的老琵琶在品相距离上有与七律洞箫相迁就的调整,在第一相(六音),与第一品(一音)有偏低现象,还有第四相(士音)与四空X有偏高现象。都是为了与箫音律的配合,唯有正X音与倍思音琵琶与洞箫并不吻合,普遍洞箫的正X音都高于琵琶,原因是洞箫后孔普遍开孔过高,倍思音都低于琵琶,原因是洞箫的倍思孔与四空六是同一孔的”骑牆音”,是传统箫所需改善的地方。在四空X的部分因为传统箫指法的关系略作调整指法就改善了此问题。在极高音部分,极一及极X,琵琶也修正与洞箫同,有稍低的现象。因此看来南管音律有其独特之处,在音律上虽然近似于十二平均律,却存在著七律制的馀韵,使得其更显古朴风味。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论箫的大漆工艺  (2019-9-26 17:23:50)

梦回长安 尺八曲 箫曲  (2019-8-31 9:27:13)

尺八曲《短歌行》箫曲简谱  (2019-8-28 14:58:21)

心如止水 尺八谱 箫谱  (2019-8-20 0:6:4)

今古箫声说尺八  (2019-8-5 17:31:38)

有笛子洞箫基础学尺八的优势  (2019-7-28 14:39:51)

古文新译《洞箫赋》,一曲洞箫的颂歌  (2019-7-1 22:39:0)

郭大强谈箫学习五声音阶练习法  (2018-12-21 11:51:10)

竹节是尺八箫锥形内径的最大敌人  (2018-11-22 9:14:58)

用声学原理制作洞箫  (2018-11-22 9:12:51)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