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部落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尺八兴趣学习交流群,群里卧虎藏龙,当然更多的是初学者,笔者偶尔也看群聊,遇到有营养的讨论,有价值的内容,今这留着心贴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
05
2017
10
29
2017
09
靠谱尺八南箫洞箫乐器史音乐史
日本尺八的“身世”历史扑朔迷离,偶然看到一个版本本人比较认同,故贴出来分享给大家品读。
尺八在魏晋之前称笛,魏晋时为长笛,唐时始称尺八。日本法隆寺秘藏的那支据说为圣德太子吹奏过的“笛”,同正仓院所藏8支尺八,取材及制作工艺完全相同,应是同一器物,只是时代不同,因此名称不同而已。唐代尺八至宋代演变为宋尺八,其后宋尺八又演变成南音尺八和今日的洞箫,宋尺八传到日本后又演变为今日的日本尺八。唐初吕才制作尺八,乃是对魏晋长笛的改进,今日正仓院藏存的8支唐代尺八,并不符合吕才的设计要求,说明吕才所设计的尺八,同荀勖设计的泰始笛一样,当时就未曾流传开来,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传承下来。
(一) 尺八,汉笛与魏晋长笛的传承
尺八是我国古代的一件重要吹奏乐器。如今提起尺八,知道的人已为数不多,熟悉它的人就更少。关于尺八,《中国音乐辞典》有如下说明:“尺八,古代吹奏乐器。唐代已出现,相传吕才善制此器”。如果对这段文字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这段文字并没有把问题说明白。例如,善制尺八的吕才,乃是隋唐时期的人。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他于贞观3年之前就已制作出一套(十二支)“与律谐契”的尺八。由此可见,“唐代已出现”一语,并没有把尺八出现的具体时间说清楚。实际上尺八这种乐器,唐朝之前就早已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唐以前叫笛,唐代始有尺八的称谓。
吕才之所以要制作尺八,乃是为了正雅乐;吕才所设计的尺八,乃是对魏晋长笛的继承和改进;至于魏晋长笛,实乃是汉笛的发展,汉笛又是京房对羌笛的改进。关于羌笛和汉笛之间的关系,东汉著名学者马融(79—166)的名篇《长笛赋》,可以作为证明。马融的《长笛赋》写道: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为商声五音毕。
21
2017
09
台湾人写的尺八简史
唐代国力强盛融合异族文化,广泛使用尺八、排箫等乐器。关于尺八的起源众说纷纭,据可靠的记载,为中国唐朝时代吕才所创。旧唐书吕才传:「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后随宗教传至日本,成为僧侣修行的法器,奈良正仓院珍藏有唐代六孔尺八数件。
宋代苏轼赤壁赋中所描写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吹奏者为同游赤壁的绵竹道士,以其时代背景,所谓的箫极有可能就是尺八。明代以后受南方文人雅士影响,将吹口改为音量较小,“典雅柔和”的目前所见中国箫吹口,尺八因而失传。
尺八与佛教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初被用为虚无僧修禅的法器,德川家康庆长九年御定,除了虚无僧外,一般人禁止吹奏尺八,宝永年间虚无僧中,吹奏尺八的高人黑沢琴古,在全国各地行脚,广泛收集宗教曲,并自行创作虚无僧曲(现在的古典本曲),因此将尺八普及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