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19
06

竹材对做尺八箫音色的影响

 经常去乐器展,一直很留意在看各种乐器。发现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像大提琴、吉它、钢琴等乐器,都有材料供应商参展。但箫、笛的材料,好像极少有材料供应商在参展。

16
2019
06

尺八内经曲线数据

 

每当提起这个话题,少云心情是有些沉重的。少云全职制作管乐到今天是第五个年头。五年来一直以研发产品为主,制作销售非常少。少云吹奏上一直跟竹风老师学习,自从全职制管后,为了产生一定的效益,为了生活吹奏上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很多。制作上少云无师承。也和很多爱好者一样,初期制作也弄不明白内径曲线对音准、音色的影响。
 
或许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下,你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工业电气自动化是少云的专业强项,另外还有液体压力学、注塑技术、塑胶原料干燥技术。由于不是音乐专业,在演奏乐器上可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从制作乐器上来说,少云可能没有太多的优势,制作上没有老师,又不是音乐专业,没有人脉。。。可能从事技术工作者很多性格上比较僵、一条肋,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走下去。
 
从纯技术来说,中国管乐制作落后世界顶级管乐制作几十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一个事实。中国管乐落后世界管乐几十年,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说:1、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箫笛等管乐制作上,没有一本权威的关于制作方面的书籍。大家都是凭经验。2、中国管乐很多连基本的音准都成问题。3、制作工艺非常落后。4、制作上不严谨。
 
试问一下,大家觉得制作管乐,最难的是什么?我想有人肯定说,磨内径曲线最难,最有学问。少云觉得制作管乐最难的有二点:1、一本专业的、权威的关于制作方面的书籍。2、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其实做到这二点最难的还是离不开资金。正如现在的汽车行业一样,不是中国制作不出宝马、奔驰,而是你花那么多钱去研发,去投资生产,你生产出来的汽车,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名气,那怕你在中国生产出宝马、奔驰一样质量的汽车,很多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会认可。投资那么多资金,一下子没有回报,作为企业来说很难生存。但我觉得做为企业需要在生存和研发中间找一个折中的生存方案,因为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研发也走不远。
 
先聊聊尺八的内径曲线吧。现在国内很多人神化了尺八的内径曲线。其实网络上很多一些内径曲线的数据表格,基本上都是对的,至少来说你按他那个曲线磨出来音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有一个标准的内径曲线了,在制作乐器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保证实际的内径曲线和所设计的标准内径曲线的无限接近。记得以前在圈子里面说过,少云团队的管乐内径是保证在0.03mm左右的,木管的内外同心度也是保证在0.03mm左右的,很遗憾没有人感觉到吃惊,倒是嘲讽的蛮多的。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少云制作乐器的内径精度一直是以0.03mm左右做为标准的。至于木管的内外同心度0.03mm,有时候都不太想和人家解释,我们制作乐器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木材会形变?木材形变有一个时间,一般你在形变的几个小时内加工好就可以了。
 
手工磨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经常有人和我说,那个音不准,怎样磨?。。。记得以前也说过关于磨管的话题,其实磨管非常简单,没有太多学问。磨管最根本的就是动手的基本功扎实,这是重中之重。以前说过,你把一个内孔直径12mm的孔,长300mm手工磨成14mm的孔,孔的椭圆度控制在0.03mm左右,如果你能做得到,恭喜你,你手工在中上水平。孔的椭圆度控制在0.05mm左右,基本上算能过关。试问,你能基本功都没有过关,怎样去谈磨管,就算人家告诉你那个点位需要磨掉0.05mm,问题是你磨得准不?实际上内径0.03mm变化,对音色有微弱的变化,很难感觉到;内径0.05mm的变化,一些制管师、演奏家都能细微感觉到的。
 
另外就是关于磨管的大方向。尺八有一个严格的内径曲线,你得磨的大方向差不多,然后再细调。可以说所有的所谓的细调,都是和理论上完美内径的无限接近。给一个通孔直径是20mm左右直孔的竹材,在不允许补土的情况下,只能磨内径,你给龙亩、真山、梵竹。。。那些顶级的制管师,他们也不可能做得准。真正制管最难的还是大方向内径的设计和把握。
 
 
 
      发一张一尺八寸各流派一些常用简单的内径曲线表。相对来说,琴古管上管内径会比都山管大一些,琴古内径下管会比都山小一些。当然,现在很多制管师琴古和都山也没有分得那么仔细,一般只是歌口上加以区分,但日本很多老管,琴古和都山的音色区别还是蛮大的。你按琴古的内径大致磨出来,音色就是偏向琴古的音色,这才能称为是琴古管。个人觉得琴古的音色厚实些,承压好一些,但琴古一、五孔的共鸣相对筒音来说弱一些,一直是琴古流内径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都山管相对来说各孔音色均衡性好,音色细腻,但承压能力较琴古稍弱一些。琴都结合的内径,如要处理得当,能结合琴古和都山的优点。以上仅限于个人的观点。
 
也有一些尺八阻气点后没有再扩大,从歌口端一直缩到底的。也有一些尺八为了调音色,在某一段点磨得比较大的。。。一支尺八如果音准好,只能说明他基本合格了。音色、各孔各方面的均衡性、灵敏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少云团队研究了日本上百年的各流派尺八的内径曲线,花了五年时间,通过N次尝试,设计出一些属于自己风格的一些内径曲线。如果说你深入进去了,学问还是非常大的。
 
聊聊中国箫的内径吧。日本在尺八制作上面还是有一些专业的制作书籍的。但中国在箫的制作上面,好像很难有称得上专业的书籍吧。最多也是写一些经验的小册子,很难形成一个制作体系在说明。中国箫主要分北箫和南箫。北箫主要是紫竹长箫为主。制作上一般有一个大至内径经验。一般来说国内北箫制作的好坏,一般不在于制作者真正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谁的材料选得合适。选锥度适中的材料,批次制作好后,然后吹奏再分级别出售,很难保证每支产品大至统一的性能。当然国内也有些人制作北箫磨内径的,也用些制作得还不错的。
 
南箫的内径大多数是借鉴了日本尺八的内径。但也大多数是凭自己的经验在做,也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整体工艺上来说,制作还是落后日本尺八很多的。

中国管乐的制作当务之急,是谁能形成一个体系,按标准化、数据化去研究、去制作。一些笛箫厂家,由于他们有一定的订单,反正他们也一直生产那样的产品,也能产生利润,基本上他们是不会去研究这些的。一些个人制作者,有些吹奏上、制作上水平还过得去,但他们产品一般价格非常高,如果按日本的消费工时来算,他们的产品价格远在日本尺八价格之上,他们也很少会真正去研究这些。少云团队从2017年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箫笛的内径,虽然说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们团队有一颗执着的心。少云希望多一些真正用心去研究的人。中国的企业大多数不会主动居安思危,当哪一天那些真正用心研究的人的产品和少云的产品让他们产生压力了,或许研发就从那时候开始了,或许说中国管乐的传承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在慢慢发展了。传承和发展一个行业得先从自己努力做好开始,加油!


16
2019
06

尺八内径补土方法

 

尺八的内径曲线是通过上百年慢慢完善好的一个内径规律,是尺八音色灵魂所在。尺八的内径曲线大部分是吹口端内径最大,渐渐缩小至一孔下方左右,再突然放大这样一个规律。由于天然的竹材厚度有限,能够纯磨出来这个内径曲线的厚壁竹材非常少,日本人通过上百年的试验,于是就发展为尺八内径补土工艺 。
 
尺八的内径补土,如果按音色最接近纯磨竹管的音色来说,最好是砥石粉 、大漆 、水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调成地,刮涂或刷涂在竹管内壁,然后手工磨出内径曲线这种工艺,音色最接近纯磨竹管音色 。目前也有一些补硬石膏、AB胶之类的 。从广义上来说,不管补何种物质,都可以称为补土。
 
砥石粉用显微镜看,全是由小空洞组成的一种粉末。砥石粉、大漆、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调成地,由于砥石粉是由小空洞组成的粉末,所以空气能够进到调成地的内部去,这样比较厚的地才能干燥 。少云团队也试过,用滑石粉 、黄土粉替代砥石粉调成地,但这样调成的地相对于砥粉调的地,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难干燥很多,另外用滑石粉和黄土粉调的地如果刷滑过厚,干燥过程中非常容易开裂 。砥粉调的地有几个特性:1 、空气能够自由进到调好地的内部去,有利于干燥;2 、有一定的粘性,刷涂性能较好;3 、 和大漆、水这二者的调和性能好。
  
如果说起大漆的入地材料,很多人就想起过的制作古琴所用的鹿角霜。其实鹿角霜的结构和砥石粉非常像,是一种非常好的大漆入地材料,再有声音传导性能也非常好。但鹿角霜相对砥石粉来说,有两个不足的地方:1 、和大漆 、 水的调和性能一般;2、粘性差,刷涂、刮涂性能差。对于尺八内径狭小的空音,鹿角霜调的地,我们尝试过,几乎无法正常刷涂或刮涂。
 
入地的材料还有黄雾粉,黄雾粉和砥石粉产自一个地方,只是工艺不同而己,有细微的区别。基本上是可以通用的。下地材料里大家公认最好的是硅澡泥,相对来说硅澡泥调的地,干燥性能、干燥后各方面的性能均是最好的,但硅澡泥调的地刷涂、刮涂性能不如砥粉调的地,较瓦灰调的地在刷涂、刮涂性能上稍好一些 。另外入地的硅澡泥价格昂贵,一般只是细小地方维修时用,很少大量用,成本非常高。再有硅澡泥调的地,干后会硬一些,相对来说,音色可能会硬一些,不见得硅燥泥调的地在音色性能上比砥粉调的地要好。
 
入地的材料,其实最多的还是瓦灰 。成本低 、原材料易得 。瓦灰调的地干燥性能非常好、干燥后各方面性能也不错。但瓦灰调的地可能不适合于用于尺八内径的补土。原因有几:1、瓦灰密度大,调的地硬度也大,相对来说音色会很硬。2 、不够细腻,刷涂、刮涂性能稍差些 。3、干燥后粗糙,对后续的上面漆工作带来难度。
 
当然也有一些制管师会在砥粉里加少量物质用来调音色,如石膏等。实际上,这个可调音色的程度非常小 。一般建议尺八补土的地控制在1毫米厚以内,如果补的地太厚,相对来说音色也会稍差一些,会有一种闷的音色 。
 
谈谈补硬石膏和AB胶 。非常容易的补土方式,也有很多人在采用这种方式在制作乐器。设计一支型尺棒,调制作好一定量的硬石膏或AB胶,倒进竹子内,将型尺棒插入,待干后,把型尺棒拔出 、细调内径即可。做歌口、开音孔,很快一支乐器就制作好。用硬石膏补的乐器,音色非常硬,非常不好,基本上现在很少人用这种方法去补。用AB胶补的,音色较硬石膏稍好些,但音色里少了些通灵、细腻的音色,仔细听,音色是发闷的,很容易区分。另外用AB胶补了后,内膛就很难上大漆,会影响乐器整体的灵敏度。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设计一支型尺棒,调制好的砥石粉地,倒进竹子内,将型尺棒插入,待干后,把型尺棒拔出即可 。你初一看,好像是可行的 。少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许你,这样不行,除非你能解决一个难题,或许变为可能 。型尺棒插进去后,杜绝了湿度和氧气,调好的地是不能干燥硬化的。如果你能解决型尺棒插进去后解决湿度和氧气的问题,或许可行。另外,就算有型尺棒,最后内径也是一定要细调的。
 
由于天然竹材厚度的限制,能够用来制作地无管的尺八的竹材非常少。所以大部分竹材是需要补土的,像龙亩等很多日本制管师,还是坚持用砥石粉调的地用来补内径。但是不管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有一部分人使用AB胶或一些成品木器腻子用来补内径,这样会损失乐器发音的灵敏度和音色 。
 
砥石粉调的地补的内径,对音色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的了。另外和大漆的结合性也非常好。有没有一种材料补的内径,在砥石粉之上或者说最接近于地无管呢?或许我们借助于现代技术,把乐器内部补一个整体的竹圈,或许这样更接近于地无的音色。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设备上的投资、工艺的要求我想在短时间内,很少有团队能够承受得了的。
 
现在聊聊真正砥石粉调的地的调和比例 。这个比例其实是有一个范围的。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来说水和砥石粉的比例提高,相对会容易干燥些,但这样调的地,相对较松,不够结实,吸附性也稍差些,乐器使用多年后,这种地容易脱落 。但如果提高漆的比例,虽然说吸附性变强,质地相对也结实些,但是这样的地很难干燥硬化 。日本很多制管师为了使地相对容易干些,都会适当加大水和砥石粉的比例,相对来说地的吸附就稍差些,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很多老管使用多年后,地容易脱落的真正原因。由于以前温、湿度控制非常难,大部分只能凭气候温度和经验控制,大漆的干燥条件较现在的要差些。再加上尺八是一根细管,由于管口小,管内湿度和管外湿度不同,一般来说管内湿度小一些,管外大一些,再加上管内空气很难流动,相对来说管内的氧气含量也稍小些,所以每次地干燥都是两端先干燥,中间的最后干燥硬化透。
 
大漆是有性格的,用大漆调的地也一样。我们尽量使调的地在8小时内表干。如果在24小时内没有表干,漆酶就会慢慢失去活性,这个时候可能需要一周以上才能完全干燥透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说,大漆很难干燥成膜,地很难干燥硬化。。。我们需要从工艺上去找问题,而不是承认大漆的地确实需要一周以上才能完全干燥透。一般工艺满足的情况下,在48小时后实干可以打磨内径。你千万不要认为一周 以上干燥的地比二天内干燥的地,吸附性各方面性能要好。由于干燥时间长,调和的地里面的漆会跑到两个表面(一个内表面、一个外表面),当外表面的漆表干后,把砥石粉的细小空洞全部填住,这样湿气和氧气很难进去,这样干燥时间会变得非常长,甚至一个月才能完全干燥透,而且这样干燥的地,吸附性也变差,磨内径的时候,可能会成块脱落。
 
工艺,还是工艺控制,重中之重。大漆的地干燥有两个难点:1、恒湿、恒温控制。2、各点温、湿度的均衡,这才是最难的一点。一般的干燥室大都会出现湿度和温度不均衡的情况。湿度一般是上层湿度相对小一些,下层湿度相对大一些。温度一般是靠加热器部分的温度高一些。一般在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湿度对地的干燥影响最大。再有由于尺八是根细管,尺八内部的湿度、氧气和外部又不同,造成内部的地干燥速度相对两端头缓慢。我们需要建一个微弱对流的干燥室,让尺八内部的空气微弱的流动起来。一般大漆的干燥是不允许有稍强的风流动的,这样漆酶容易失去活性。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大型的大漆干燥室,一个主室,一个辅室。主室用来放置尺八等大漆制作品。辅室用来加热、加湿,在辅室把空气里的湿、温度混合均匀,然后用微弱的风送到主室,让主室形成一个微弱的空气对流。如果我们把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来说地在48小时内可实干。吸附性、结构性等各方面的性能也是最理想的。
 
少云团队经过三个月的试验总结得出地的一些特性。希望能帮到一些爱好者。也希望中国管乐制作水平整体提升。少一些为了尺八补土和古琴制作而装神弄鬼的。希望除了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用数据来说话。少云团队公布这几个月的试验结果,希望大家能一起来研发,希望能帮助到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