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乐器音域并不像管絃团般宽广,但乐器音色相当讲究,尤其重其质感。箫声讲究厚实与通透度,厚实圆润的音色的追求,尤其各音孔的高低音共鸣是我所强烈要求,还有通透度,尤其在超高音,泛音音等连续快速转换都可以获得高灵敏度与顺畅度。 对于低音部的共鸣,我认为那是箫声迷人之处,可以接近聆听的迷人箫声,是细腻而流畅的张力变化,其线条有如书法般具有艺术之美。浑厚的低音,圆润的高音,再加上曲情的变化张力与音色,构成箫的感性 ,它产生一种魔力,很迷人... 笔者常用的南管箫如左图四支,右一为浑厚音质箫,吹劲与口风需要大些,每天清晨都以此箫练气,其音色厚实,高音域也轻鬆驾驭。 右二为453大口径箫,吹口略为uv折衷型,音色较亮,适合场外吹奏,笔者放置于车中,用于平常馆阁活动,可以有浑厚又响亮的箫声。 左一是高于453的音高,音色结实又可纤细,遇上例如闽南乐府的高音箫,这支就不须让琵琶调音,轻鬆入境随俗。 左二(明月)是录音与重要演奏用箫,随身多年,它有很高的灵敏度与优美音色,主要是能随心所欲的掌握其张力,虽然平常已少用,但仍视为至宝。
29
2018
10
29
2018
10
洞箫尺八的长音处理
长音处理 洞箫的吹奏在长音的处理上,是重要的基础功夫,也是箫声成熟度的展现重点。长音的处理方式有腹吟、强弱、音色、俯仰高低音等变化方式。 腹吟 最常用的长音处理是透过气息强弱控制,让箫音波动,这样的波动在吹箫上最忌讳固定高速度震动,听起来好像箫声发抖,让人难受,这是吹笛子者多数人的习惯吹法。箫声著重情感的传递,速度是随心所欲,或隐或现,或快或慢,或强或弱,变化存乎一心,不能千篇一律。 强弱 南管箫一般是不用腹吟音,著重在强弱音的变化,"初如行云流水,中间纤细如丝,收尾响如宏钟",南管箫的美学类似书法艺术,以沉稳力道为最,不重花巧。在南管音乐中,箫声需要更成熟练达的功夫,因为曲子缓慢,难度高高在于缓慢的曲子中的沉稳与驾驭能力,忌讳轻浮急躁,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夫,绝不是应变技巧的灵活性,而是内敛沉稳的基础,与心性涵养有绝对关系。 音色 在好的箫上,可以利用口风的控制让箫声产生变化音色,就是箫声可以纯淨,也可以带有共鸣谐音,这样的效果是人与箫的两方面配合,箫的物理特性若不够条件,吹不出谐波共鸣,条件够好的箫,若不是口风上的控制自如,一样出现不了这样的音色。 长音在音色上的变化,先是以纯箫声出现,然后变化共鸣,然后渐弱收为纯音,或谐波直接收尾,在配合腹吟音的变化,容许个人弹性发挥。 俯仰 长音处理利用俯仰口风来让箫音波动,是类似弦乐器的吟揉效果,它的波动是音高的波动,不是只有强弱的波动,因此其效果有其独特之处,配合速度上的变化,在缓慢波动上,效果尤其独特。 六 动态范围
29
2018
10
洞箫吹气冲音
气冲音 气冲音是在吹箫气息上做突然加大流量气息,使箫气声强烈又明显,做能量上的力度表现与情绪的变化,尤其以日本尺八应用最多。 气冲声以唐式口最明显,U型效果次之,V型因为箫声本身气声少,因此相对不明显。 在实际吹奏上,气冲声的出现,口风角度是稍稍偏内,为气息突然加大时,口风会往外散开,因此容易让箫声减弱,气冲声需要的是强烈气息,而不能散开,因此在实际练习上,需要拿捏维持气束,容许加大,但不能化角度,因此在出气的喉咙中是有点窍门很难形容,就是在力道上,用力点在喉笼内部,而不是嘴唇上,透过舌头向前导引,让口腔的气束更集中,让出气角度与口风导角一致,效果更强烈。 配合气冲音,在音阶上有时可以吹出主音与泛音的结合,这在气流与口风的控制上需要更巧妙的控制,先适应不用气动音时,拿捏口风与气息,让泛音与主音可以混合出现,这样的箫声有和弦效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