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化音高 箫声的自然音阶是在音孔的开放与关闭的控制,但是很重要的对音高的细微弹性变化是吹箫者的阶技艺,这是一种无限细度的变化,不是有量化刻度的。
变化音高是一种口风气息与洞箫吹口的相对角度变化,以让箫声音高可以高低变化。变化音高的应用除了技术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有对音感的灵敏度,才能有效控制变化量。 音淮调整 利用变化音高可以用来适应箫声音高与别人的配合,例如洞箫本身偏高或偏低,利用气息的俯仰,让箫声合乎音淮。俯吹角度让箫音降低,仰吹可以升高音淮。
一变化音高 箫声的自然音阶是在音孔的开放与关闭的控制,但是很重要的对音高的细微弹性变化是吹箫者的阶技艺,这是一种无限细度的变化,不是有量化刻度的。
变化音高是一种口风气息与洞箫吹口的相对角度变化,以让箫声音高可以高低变化。变化音高的应用除了技术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有对音感的灵敏度,才能有效控制变化量。 音淮调整 利用变化音高可以用来适应箫声音高与别人的配合,例如洞箫本身偏高或偏低,利用气息的俯仰,让箫声合乎音淮。俯吹角度让箫音降低,仰吹可以升高音淮。
装饰音 装饰音的应用可分为历音、颤音及倚音等,在主旋律音阶之间,或之前加以润饰音,以让旋律更圆融,或让音符必较明显等用途。 历音可分为上历音与下历音,与吹笛一样,以高点或低点迅速升降到主音,营造主旋律引导效果,倚音也是有上有下,在音符与音符间加入过渡音可加高也可加低,上行下行不同的倚音,来圆融旋律。 传统吹箫少用吐音,吐音是可以练一下基础,帮助口风之控制能力练习,在音符的强化上,洞箫有独特的快速颤音装饰于主音符之前,或利用打音来区段同音符的衔接,这样快速颤音有单指颤音也有双指颤音,其效果各有特色,但这样的应用不能太多,太多会显得旋律複杂。 南管箫在润饰音上有独特的箫法规则与弹性变化空间,在唱曲时候引腔度曲(引空伴powa字)。例如引腔起音可以由高往低,由低往高,小三度或大二度,三阶段引进,或跳跃方式,例如起音是士,可以颤一音然后落入士,可以一六士,六一士,工六士等等。过度音也一样容许不同的曲线连结,但是所有的弹性变化需要在熟悉南管曲牌大韵(旋律模式)后,才能灵巧运用,不能乱无章法。因为箫的旋律需要根据琵琶指法来做旋律段落与润饰模式,也就是箫的换气点与润饰模式是有规则可循,与琵琶指法有关,这是南管很重要的精神所在。只知道音符与节拍,不懂琵琶指法与箫的关系,会造成旋律模式混乱,变失去严谨南管的"和"的境界,这是一般译谱后会发生的现象。 南管的润腔音的加高加低音符,很多地方是容许自己发挥的,若有人唱曲,多半顺其唱曲者模式,有明确规则者,例如凡前的去倒,一定是加高绕行,点甲后有轮,点甲需摺声,并在轮前甲音之后加一润饰高音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音阶 洞箫的音阶虽然分有:五孔、六孔、七孔、八孔等,在音律上有分为传统音律与现代音律两种,日本尺八与国乐箫都已经是十二律制音阶,只有南管箫维持传统模式。 五孔是日本尺八形式,其自然开孔音阶为五声音阶:6 1 2 3 5 6,全按与全放重叠音阶,需要半音阶由俯仰口风控制,或按半孔,差孔等指法控制。 六孔箫是传统古制,早期为匀孔开製,是典型七律制(北管),或扩大八度音的七律与十二律折衷型态(南管),目前在洞管演奏中,因为琵琶关系,已偏向十二律化,尤其大陆官方也已改成十二律制,只有台湾维持传统方式,而且并不统一,笔者个人归纳各馆阁折衷后订为453hz的略高50音分的基音,并维持六孔,第二孔开略高,使倍思音与琵琶相近,且在叉孔指法的四空六音准也维持不偏高,其而相对音都比照琵琶的十二律关系,在实用上与琵琶相当吻合音律,为老一辈絃友所称道。 七孔有日式七孔或中式七孔,日式七孔为五孔的延伸,增加两个半音孔在高于筒音半音的#6与高第三孔半音的4。中式七孔是将折衷(骑牆音)的第二孔以各半音的两孔取代,构成十二律音阶(一孔被两孔取代)。 八孔箫音孔是在中式七孔之后再加一孔于第四孔与地五孔间,让半音阶出现,以利于筒音为mi时的do音不需叉孔指法与俯仰控制,也更有力于其他调式的转换与超高音的吹奏叉孔。 八孔以外有人开以九孔,多了左手小指的音孔,在上下手衔接空间处,以利更多十二律转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