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9
01

“骨哨”质疑

 

“骨哨”质疑

文: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四十余支钻有二、三、四孔不等的禽骨。这些钻孔的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乐器。《中国乐器图志》【1】开卷就是“河姆渡遗址骨哨”。该图收有7支“骨哨”,这7支“骨哨”的形制,乃是出土“骨哨”之样式的典型。现将该图附列于后。

03
2019
01

箫笛製作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箫笛製作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文: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箫笛历史悠久,製作简易,使用方便,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箫笛的製作,建国以来虽然有较大的改进,但近年出现停滞现象。目前,箫笛的製作和研究,尚存在著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提高高档产品质量时,如何重视提高那些普及品的质量。

乐器性能的提高,应该表现在製作水平的提高上。製作水平的提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既要讲求高档产品製作水平的提高,更要讲求普及品製作水平的提高。而在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普及品的製作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普及品的提高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03
2019
01

谈箫笛的“叉口”

 

谈箫笛的“叉口”


等差律(六个音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箫笛,第五孔同第六孔之间的音程为大二度,第六孔若用“叉口”指法(民间亦称它为“羊角”,就是按四、五孔,开一、二、三、六孔),则可用第五孔的音程约为130音分。解放后,箫笛大多数改用十二平均律,为了将第六孔的叉口音,调整得同第五孔为小二度关系,则有意识地将第六孔的孔位降低,这至今似乎已成为箫笛製作的定制。

第六孔孔位的调低和叉口指法的运用,保证了第六孔同第五孔之间准确的下行小二度关系;但第六孔的本孔音同第五孔之间,却已不再是大二度关系。为了使第六孔本孔音音高准确,演奏者都不得不凭藉听觉和气口控制来校正音高,演奏起来很不方便,但却无两全之法。